当前位置: 机电产品 >> 机电产品市场 >> 走在前开新局三个十大见行动十大创
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弹好“引领”与“创新”合奏曲,青岛——
让创新成为城市最鲜亮底色
6月27日,在青岛华大智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实验室里,四个长方体形似放大版的电脑主机与另外四个“放大版的打印机”交相错落,杆状的机械臂穿梭其间,将载有组织切片的基因测序芯片依次放置到“打印机”上读取信息……这是全球最大通量基因测序仪的工作情景。
“这款仪器体积小,操作简单快速。以新冠病毒的测序为例,最快3.5小时完成测序,完成测序后可在10分钟内输出新冠病毒变异位点基因注释、变异支系鉴别、全长序列,精准助力疫情防控。”青岛华大智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运营总监薛瑜指着一台便携式基因测序仪说,这些由华大智造研发的基因测序仪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华大智造在青岛战略布局、发展壮大,是青岛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缩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青岛将自身发展放到全省、全国、全球发展格局中来审视与规划,围绕“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发展新愿景,提出强化大城市功能,突出引领型、创新型、枢纽型、共享型四个发展导向。“引领”与“创新”的互动,成为青岛经济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特点。
海洋是青岛的特色优势:青岛聚集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海洋经济规模全国领先。深度融入海洋强国战略,青岛提出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将自身置于现代海洋城市最前端,突出引领价值。
瞄准科技前沿,发挥优势特色,青岛海洋科技创新集聚“国之大者”。长.9米、排水量近13万吨,设计年产高品质鱼类约吨,比查干湖一年的捕获量还要大……今年5月,全球首艘10万吨级深远海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交付运营。“‘国信1号’已经形成3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突破了船载舱养、水体交换、减摇制荡、减震降噪、清污防腐、智能集控等六大关键技术。”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深蓝渔业工程联合实验室副主任谌志新说,“国信1号”实现了我国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产业由0到1的重大突破。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离不开战略科技力量的强化和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的提升。青岛瞄准源头创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积极打造重大科研平台,在承接国家重大战略科技任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大平台产生大能量。世界首套时速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下线便是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的“杰作”。围绕工程化产业化,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在位于青岛的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成了专业的高速磁浮集成实验中心和试制中心,联合国内协作单位,成功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系统解决了速度提升、复杂环境适应性、核心系统国产化等难题,实现了系统集成、车辆、牵引供电、运控通信、线路轨道等成套工程化技术的重大突破。
提升城市引领与创新力,离不开良好的创新生态。青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大幅提高创新效率。在软控股份有限公司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个故事:从年初,该公司就开始寻求乘用车轮胎智能成型系统的工业设计合作团队,在一筹莫展之际,青岛市创新推出的市场化“揭榜挂帅”对接平台帮了大忙。
“前不久,我们在平台发榜,寻求解决方案。青岛致友机电开发有限公司的臧家平团队凭最优的技术方案设计成功揭榜。”发榜方软控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侯东云说,“从发榜到揭榜签约,只用了半个月,技术难题有了破解路径。”
把创新主导权交给企业,“揭榜挂帅”制度开启了青岛科技服务新模式。截至目前,平台发布榜单个,榜单累计金额8.55亿元;已有76个人才团队揭榜竞争61个项目,揭榜金额2.38亿元;共有20个项目进入到实质性签约阶段,签约金额万元。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当下的青岛,“引领”与“创新”的互动犹如巨石入水,在各领域激起层层波澜。“沃土计划”“强链”计划等全方位的支持,汇聚起科技创新的澎湃势能。今年以来,青岛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由41%提升到61%,全市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家。
青岛增强创新资源集聚力、产业创新策源力、创新人才吸引力
激活创新密码,澎湃发展动能
青岛软控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乘用胎一次法成型机全球领先;国内首个、全国最大的多模块自动化集成测序酶试剂青岛智能生产基地投产使用;引领世界家电趋势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开工……一段时间以来,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创新成果、重大项目在青岛落地。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今年以来,青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着力增强创新资源集聚力、产业创新策源力、创新人才吸引力,激活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密码”,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步履铿锵。
集聚资源,为科技创新添活力
6月27日,在青岛软控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的展厅,记者看到一台按照1:7比例缩放的智能乘用胎一次法成型机PS2A,其同步反包等6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这是行业内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半钢成型机之一,38秒就可以做一条轮胎,这个速度是行业最快的。”青岛软控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刘云成介绍,目前PS2A机型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比肩德国、荷兰的两家顶级供应商,累计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
软控是橡胶机械行业的引领者,是全球唯一能够为橡胶行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成型机是轮胎生产所需机械中最复杂、最核心的装备。“我们依托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整合青岛科技大学、赛轮以及各方橡胶研究资源,实现了技术研发的突破。”刘云成说。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在青岛,不少企业以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建立创新平台、增强科创力量,在创新创造中站“C位”唱主角。
当前,青岛下好“先手棋”,在顶层设计上以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为目标,瞄准科技前沿、关键领域、短板弱项,增强自主创新实力,持续开展重大科研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6月20日7时40分,我国又新增一条按照时速公里运营的高铁。由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制造的CRAF—Z复兴号智能动车组“瑞龙智行”担当的G66次列车,从武汉站点首发驶出,以公里的时速驶向北京西站,京广高铁京武段(北京至武汉段)成功实现常态化按时速公里高标运营。
“‘智能版’复兴号融合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将为旅客带来更加美好的出行体验。”中车四方股份公司首席设计师王浩说,中车四方将继续以创新为最强劲动力,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动力机车产品不断更新迭代,跑出更多中国高铁“第一”。
据了解,今后五年,青岛将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提升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创新能力;实施全链条、一体化关键技术攻关,集中突破智能芯片、工业传感器、网络控制系统等“卡脖子”技术;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建设一批国际国内联合实验室,链接全球创新资源。
抢占新赛道,做强产业生态圈
良好的产业生态,是集聚产业、催生创新的土壤,也是塑造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作为一个工业起家的城市,近年来青岛在最前沿领域抢占新赛道,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青岛创造”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跃升,构筑良好产业生态。
7月2日,胶州湾北岸旌旗招展,重卡轰鸣。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