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产品

农业机械化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多大存

发布时间:2024/10/6 15:04:09   

中国属于农业大国,用地球上7%的耕地,养活了地球上22%的人口。其中,农村人口约5亿,约占全国人口的35%。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人口比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土地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工商企业有序流转,这是农业机械大面积使用和转化的有效成果。

农业机械化加快了农业生产发展速度,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推动了我国传统农业模式向现代化农业模式转变,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解放了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力,而且促使小农户互相联合,与大市场进行有效衔接,从而促进了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

一、农业机械化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关数据显示,年全国农机总动力约10.6亿千瓦,农机保有量约2.04亿台,农机总作业面积达到70亿亩次,作业服务总收入达到亿元。可以说农机化在推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市场供求、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转型、转产、转化、转移”等诸多形式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经济发展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要想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实现国内乡村经济内循环,扩大内需,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振兴乡村经济,其次要实现乡村农业振兴,最后实现乡村全面、全方位振兴。乡村经济振兴内涵广泛,包括集体经济、民营经济、合作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振兴。

只有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金使用率和资源利用率,提升农作物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全程农业机械化,才能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由实行农业机械化带来的收入的占比,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尤其是在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裂变、渐进式发展壮大和高质量发展,土地逐渐开始集约经营,实现一年两茬或两年三茬耕种模式。

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利于土地资源整合、重组,使土地集中后集约经营成为可能,推动了现代化农业发展,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经营者的土地收益模式从传统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效益模式转变,促进了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二、农业机械化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很多不平衡、不适应和不协调的矛盾。例如,粮食作物与其他作物之间、农林牧副渔各产业之间机械化利用程度不平衡,还有全国各地域间机械化发展水平不平衡。

由于历史、地形地貌、耕种习惯等不同因素,东北、华北、西北等区域省份的平原地区机械化水平较高,土地平整、土壤肥沃,耕地面积辽阔,便于使用大型一体化农业机械开展大规模机械化作业。而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形地势特点丘陵陡峭,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目前,我国全国农机数量基数大,但是不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农业机械研发及生产成本高,适用性不强,一些大型机械设备成本居高不下,机械设备动力系统、运行操作系统程序复杂,操作灵敏度不高,设备笨重,缺乏人性化设计,机械利用率低,普通农民也难以负担得起农机购买的资金压力。农机产品研发分散,总体投入不足,小型智能农业机械设备发展后劲不足,形式单一,品种缺乏多样化。

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态势预判不足,重视程度偏低。相对于汽车、高铁、飞机、船舶、机电设备等,人们对农业机械普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3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