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机电产品 >> 机电产品资源 >> 苏试试验研究报告试验隐形冠军,开启三大成
(报告出品方/作者:信达证券,张润毅)
1.苏试试验开启“三大成长曲线”:设备+服务+全球化
1.1深耕试验领域60余载,成就“隐形冠军”
被低估的试验龙头、隐形冠军。苏试试验前身为创立于年的苏州试验仪器总厂,历经60余年发展,已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环境与可靠性试验设备和试验服务龙头,是我国环境与可靠性试验领域的领导者之一,是国家工信部公布的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自年收购上海宜特之后,苏试试验正式吹响进军半导体检测的号角,并形成为客户提供“芯片—部件—终端整机产品”的全产业链、强大且完备的环试分析服务能力体系。梳理公司漫长、曲折而辉煌的发展史,我们认为可将其分为五大阶段:
创立与改制阶段(-):年苏州试验仪器总厂成立,随后公司将振动台确立为主业产品,引进、消化和吸收日本等国外先进技术,实现自主创新。在-年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浪潮中,公司成为了苏州市首批改制企业。
制造服务业转型(-):从年起,公司为中国载人航天“神五”、“神六”的工程研制、建设、试验提供协作配套;并以40t电动振动试验系统的研制突破为支撑,向制造服务业转型。年收购苏州广博,成立了旗下首家第三方综合环境实验室。
全国网络化布局(-):公司确立了试验设备和试验服务“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在打造为江苏设备名牌的基础上,相继在江苏、北京、广州等八个省份成立实验室,初步实现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年,成为了试验检测领域的首家上市公司。
双轮驱动再深入(-):年为加快进入气候试验设备领域,公司收购了重庆四达,打造力学、气候、综合领域的试验设备;并继续在广东和陕西等省份布局实验室,并通过年9月收购上海宜特,正式涉足半导体检测。
内外兼修促增长(-):公司“十四五”期间将仍以现有环境试验、集成电路验证分析、结构强度与疲劳为主要方向,拓展试验产品种类及试验能力范围,实现内生增长;同时拓展试验服务网点和布局规模,并购引入优质外延项目,实现外延拓展。
“设备+服务”双轮驱动,“三大板块”相互支撑,齐头并进。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环境与可靠性试验设备、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集成电路测试三大业务链条。其中,试验设备业务是公司立足之根本,试验服务则随着第三方检测服务行业需求爆发而得到迅猛发展,而集成电路测试是公司收购上海宜特之后踏入的新领域,未来前景广阔。
①环境与可靠性试验设备:包括力学、气候环境试验设备等两大类,属于试验机领域内、光机电一体化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用于模拟振动、冲击、跌落、温度、湿度等力学、气候及综合环境条件,以考核工业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具有技术密集型特点,进入门槛高。
②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属于第三方检测服务业,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子电器、汽车等行业,试验的技术水平及准确性对产品性能的质量及可靠性影响重大。。自年起,公司便以试验设备制造为基础,积极向制造服务业战略转型,从逐步建设环境与可靠性实验室,为用户提供第三方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
③集成电路测试服务:集成电路产业属于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行业,主要包括芯片设计、晶圆制造、芯片封装和测试等环节,而集成电路测试行业是贯穿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的重要一环。集成电路测试主要是对芯片、电路等半导体产品功能和性能进行验证,以保证各个环节交付产品的功能和品质,测试的市场需求面十分广泛。
试验设备与试验服务产业链特点:下游领域广泛、大多数于景气度较高的领域。近年来下游行业的飞速发展为试验产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环试的需求应用领域主要分为三类:1)国家基础设施领域的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桥梁建筑、核电等行业;2)汽车、电子、电器、船舶等工业行业;3)高校及科研院所。
试验产业的发展状况及技术水平,对提高国防实力及国民经济安全,以及提高武器装备及民用设备的性能可靠性水平,促进我国制造业的整体产业升级和技术研发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1.2公司脚踏实地,行稳致远,“十四五”期间业绩有望全面提速
苏试试验数十年如一日深耕主业,保持稳健增长,近7年业绩复合增速25%,优于同行。-年公司营业收入由2.5亿提升至15.0亿,7年6倍;归母净利润由0.4亿提升至1.9亿,7年5倍;CAGR分别为28.9%和25.0%,表现超过同行。
公司业绩持续超预期:年公司实现营收15.0亿元(+27%);归母净利润1.9亿元(+54%);Q1收入3.44亿(+21.46%),归母净利润0.29亿(+79.84%)。
我们预计,公司正迎来新一轮高成长期,业绩将有望全面提速。我们的判断,主要基于:
1)自年起,公司设备、环试、半导体检测等业务均呈现良好势头,下游景气高,公司行业地位稳固,订单饱满,随着产能陆续释放,或将迎来新的业绩收获期;
2)公司结构持续优化,随着全国化实验室网络布局完善,高附加值的服务类利润贡献将远超设备类,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首次超过营收增速,预计未来这一趋势将延续。
设备是公司立业之基,服务乃今后的重中之重,环试+半导体检测将是未来成长核心驱动力。我们判断,未来设备业务是公司发展的基石,将维持稳健增长;试验服务则是未来的重中之重与成长的核心驱动力,其占比仍将继续攀升,从而进一步推高公司盈利能力和ROE水平。
近年来,公司结构持续优化,服务类业绩贡献已经超过70%。从业务结构看,-年公司设备类收入占比从54%降至35%,利润贡献从38%降至26%;而服务类(环试+半导体检测等)的收入占比则从40%提升至59%;利润占比更是从58%升至71%;
设备销售:1)年公司设备销售收入达5.3亿元,同比增长23.5%;毛利率为33.9%,较年降低了3.55pct,我们判断系原材料涨价所致;2)设备收入占比约为35.4%、毛利占比26.1%。我们预计,公司不断推陈出新,将保持20%左右稳健增长。
试验服务:年公司试验服务收入达6.6亿元,同比增长41.7%,已成为公司第一大主业;毛利率为57.1%,较年降低2.39pct。我们预计,随着实验室网络的不断扩张与完善,未来试验服务仍将维持快速增长,销售占比与毛利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半导体检测:公司于年成功收购上海宜特,将可靠性试验服务检测范围拓宽至集成电路领域,年上海宜特实现收入2.63亿元(+1.12%),实现净利润.5万元(+.17%),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我们判断,随着各地实验网点陆续进入收获期,试验服务毛利率将稳中有升,而且预计未来其毛利率将在57-60%之上,远高于设备类33-37%的毛利率。因此,随着第三方试验市场需求增长,未来公司试验服务占比将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将不断增强;此外,随着上海宜特积极开拓车用电子、5G通信等业务,其业绩亦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公司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同时成本管控能力也有所增强。年公司毛利率为46.1%,净利润率为12.6%,创下近5年来最好水平;而三项费用率为29.6%,为近5年来最低水平。
盈利能力:公司年归母净利率为12.6%,较年提升了2.2pct。
成本管控力:年公司三项费用率为29.6%,同比降低1.4pct。其中,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有所降低,系公司收入规模进一步增大产生规模效应;公司财务费用率自年上市后持续提升,主要系银行贷款及发行可转债增加致支付利息增加所致。
1.3公司股权结构清晰,管理层稳定、锐意进取
数十年来行业起起落落,唯有坚守初心不变方能致胜。自年上市之后,公司抓往行业发展契机,加快布局全国,服务网点遍地开花,而取得这一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前瞻、高效、稳定、有胆识亦有定力的公司管理层、
公司股权结构清晰。据年报,公司第一大股东为苏试总厂,其持股比例为35.71%,实际控制人为钟琼华(董事长),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14.54%股权:1)持有苏试总厂39.35%股权,间接持有公司14.06%股权;2)直接持有苏试试验0.38%股权;3)通过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间接持有0.11%股权。
据公司年报,公司参控股公司有24家,分布在苏州、北京、上海、广东、成都、西安、南京等国内主要城市。其中提供试验设备销售业务的有4家,其余均为提供试验服务相关的公司。
公司管理层稳定,资历深厚。公司高管多为业内专家,且注重技术研发与员工激励。
董事长兼总经理钟琼华年入职苏州试验仪器厂,起步于技术科设计员,曾先后主持或参与开发了CP-型冲击碰撞试验台,2吨至40吨系列电动振动试验系统,年曾被总装备部聘为军用电子元器件型谱科研项目首席专家;
副总经理薛奡炜为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火力指挥控制系统专业学士,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曾在解放军某装备研究所和总装备部从事武器装备论证和装备科研管理工作近10年;副总经理赵正堂、周斌等核心高管在公司任职普遍超过20年。
员工持股计划或将促进公司业绩增长,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年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表明,公司计划募集资金不超过万元,受让股份总数不超过.7万股。回购账户股份的价格为19.63元/股。
公司明确了对公司、个人层面的考核指标,解锁标的股票的考核要求为年、年合并报表营业收入相较年分别增长20%和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相较年分别增长20%和44%。
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加,获得多项发明专利:
公司年研发投入为1.17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5%,研发投入约占营业收入的7.8%。公司始终坚持把试验设备及试验技术的研发放在极其关键的位置,不断招徕高学历人才扩充研发人员队伍,年技术人员数量达人,较年新增人。
进入21世纪以来,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国内领先或先进的试验设备产品,年公司及子公司新增专利97件,其中发明专利7件;软件著作权41项;各实验室共计扩充CNAS认可项。(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第一成长曲线:从振动到综合,龙头地位稳固
2.1环试设备市场空间大,“从单一到综合”乃大势所趋
环试设备的概念与分类:
设备可能处于的不同类型的环境,包括噪声、冲击波、细菌、机械冲击、振动、风、压力、雨、雪、冰雹、温度和湿度变化等。国际电工委员会将影响设备的环境因素具体划分为气候环境因素、生物及化学因素、机械(力学)环境因素、综合环境因素四类。
据《温、湿、振三综合环境试验技术的应用》一文数据,在各种应力的影响中,温度、湿度、振动环境应力引发的失效占所有环境应力的88%。
振动应力(振动、冲击、碰撞、恒加速等)对产品的影响是造成产品失效的主要因素之一,振动能使产品出现结构性损坏、工作性能失灵以及工艺性能破坏,影响产品正常工作。据相关统计,引起机载设备失效的各种环境因素中,振动因素约占29%。
振动试验设备:是一种主要的力学环境试验设备。力学环境主要包括振动、碰撞、跌落、冲击等机械运动环境。振动试验设备是对机械系统施加可控制并可再现的机械振动,并对试验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的装置。
振动试验是主要的试验之一,贯穿整个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振动试验设备能对研发产品施加可控制并可再现的机械振动,分析振动理论,评估试验结果,优化产品性能,应用于产品研发及生产各个阶段。
温度、湿度是最主要的气候环境因素。产品在高温、低温或温度循环/冲击之下,可能因为老化、热积聚、低温易脆、膨胀或收缩等原因而失效;产品处在潮湿的环境中,材料吸附了水汽会引起膨胀、强度降低、性能变化,绝缘材料还会引起电气性能下降等。
气候环境试验设备:是在特殊空间内用人工方法模拟严酷环境的组合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的装置。气候环境设试验设备模拟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大自然固有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风、雨、雷、电、日照等;也有少数环境因素既有自然本身客观存在的也有人为诱发的,如沙尘、火烧等。
多综合试验设备是未来发展趋势。
针对高端装备和高可靠性要求的产品,其工作环境更加严苛,需要面临更加复杂的综合环境因素,为了满足相关试验需求,多综合试验设备代表了未来试验设备的发展方向。
综合环境试验设备是模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环境因素同时作用于产品的试验设备。因为产品的实际使用环境是多种环境因素组成的综合环境,采用综合环境试验可以更加真实地模拟实际环境对产品的影响。
三综合试验设备迎来广泛应用。由于温、湿、振三综合试验是非常接近产品使用环境的试验而且又能非常有效地激发出产品的故障,所以近年来三综合试验设备被广泛地应用在工程中。
我国环试设备市场规模超过百亿。
据华经情报网统计,年中国环境与可靠性试验设备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截至到年中国环境与可靠性试验设备市场规模达到亿元,同比增长8.66%。
环试行业门槛较高,我国高端振动试验设备仍主要依靠进口,国产化空间大。
振动试验设备行业具有技术密集型特点,其设备主要为订制产品,需要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因此行业进入门槛较高,行业内的竞争者数量较少。
在具体产品细分市场领域,高端的振动试验系统主要由国外厂商占据;国内厂商在中低端电动振动试验系统领域的生产技术较为成熟;而液压振动试验系统由于工艺复杂、生产周期较长、投入较大,仍主要依赖进口。(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2公司定位高端,推陈出新,引领行业发展新趋势
公司是国内环试设备的引领者,定位于高端市场,产品不断升级,从单一向综合方向演变。
随着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市场对于高端纯力学试验设备需求不断提升,需求种类也从纯力学试验设备向气候环境试验设备和综合试验设备转变。目前国内试验设备制造集中于中低端领域,高端产品仍需进口。
产品类型从单一往综合方向演变。针对市场供需变化,公司的产品定位于高端市场,试验设备业务从单向振动向多点、多自由度振动发展,从纯力学环境向多环境综合试验发展,从部件向整机、系统发展。
公司设备销售业绩连续10年增长。年实现设备销售收入5.3亿元,-年CAGR15.1%;年毛利率33.91%,较年下降了3.5pct,主要系上游成本所致,我们预计年毛利率将逐步企稳,随着综合类设备产品占比提升,毛利率将呈上升态势。
振动起家,60余年创新奠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苏试试验以“创新”为宗旨,拥有全面、充足的技术储备和持续创新的研发能力,产品类型丰富、技术实力过硬,处于国内领导地位。
公司力学环境设备可以模拟振动、冲击、跌落、碰撞等力学环境条件。主要产品包括通用型电动振动试验系统(DC系列)、高加速度电动振动试验系统(DH系列)、大位移电动振动试验系统(DL系列)、大台面电动振动试验系统(DT系列)、多激励多轴电动振动试验系统、振动离心综合试验系统等。该类设备根据其激振力产生的方式不同,主要可分为电动式、液压式及机械式三种。
公司试验设备产品属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公司已完成了单台推力从98N到kN全系列电动振动试验设备及其他力学环境试验设备,并成功研制出填补国内空白的、最大推力可达kN的多台同步电动振动试验系统、国内推力最大的多自由度振动试验系统及国内首创的三轴同振电动振动试验系统、高加速寿命试验和应力筛选系统、综合环境试验系统等一系列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试验设备产品。
近年来持续投入研发,公司市场地位不断巩固。年公司完成40吨倒置电动振动试验系统、立方大型整车气候环境试验箱等国内首台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影响力,巩固了公司试验设备业务在行业中的地位。年公司完成3个“首创”和1个领先,公司振动离心综合试验系统、20t三轴同振试验系统和四综合试验系统均为国内首创,其t大推力振动系统则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年收购重庆四达,快速扩充气候试验设备能力。
为何要收购重庆四达?年公司收购重庆四达78%的股份,重庆四达是中国环境与可靠性试验设备生产领域的重点企业,是多项气候类环境试验设备和实验室仪器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之一。本次收购丰富了公司环境试验设备产品线,提升公司在环境试验设备行业地位,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公司气候环境试验设备的特点:可模拟温度、湿度、高度、光照、盐雾、雨雪、沙尘等气候环境条件。主要产品包括高低温(湿热)试验系统、温度冲击试验系统、步入式试验系统、整车试验系统、高加速寿命试验和应力筛选系统、热真空试验系统、低气压试验系统、日照模拟试验系统、(复合)盐雾试验系统、淋雨试验系统、沙尘系统等。
公司国内首创三综合多综合实验设备,构筑显著竞争优势。
公司综合环境试验设备可以模拟多种试验环境。包括“温度+振动”,“温湿度+振动”,“温湿度+摇摆”,“温湿度+振动+低气压”,“温湿度+盐雾”,“温湿度+光照”,“温湿度+噪声”等综合环境试验条件,设备同时根据需要可满足防爆、灭火等相关定制需求。
公司综合环境试验产品丰富:主要产品包括一体化振动-温度二综合系统、一体化振动温度-湿度三综合环境试验系统、一体化振动-温度-湿度-低气压四综合环境试验系统、大型多综合多功能整车舱、可吸收电磁波综合环境可靠性试验系统等。
公司成功研制出填补国内空白的综合试验系统等一些列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试验设备产品,为我国试验设备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3坚持技术引领,巩固龙头地位
苏试试验参与制定了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的目录,龙头地位稳固:
公司是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亦是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振动试验设备分技术委员会(SAC/TC/SC2)秘书处单位,组织国内环境试验行业的企业和研究院所制定我国振动、冲击、碰撞、温度/湿度/振动三综合试验等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的相关标准,为我国环境试验行业技术水平的整体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同时,公司亦是装备发展部军用电子元器件支撑科研项目承制单位,承接部分试验设备的研发任务。苏试试验的行业地位为公司构建了显著的竞争优势,是公司长期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公司在品牌知名度、行业地位、核心技术等方面具备竞争优势:
知名度:公司在试验设备制造领域主要的国内竞争者包括航天希尔、苏州东菱、西安捷盛等。与之相比,公司经过六十余年发展和技术积累,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公司产品得到了大量客户的认可。
行业地位:同时公司是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及仪器仪表协会试验仪器分会的副理事长单位,行业地位为公司构建了显著的竞争优势。
核心技术:公司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振动试验设备研发制造技术,拥有全面、充足的技术储备和持续创新的研发能力。
深耕中国试验设备市场,逐步缩小与世界领先企业的差距:
与日本IMV公司相比,公司的电动振动试验系统推力更大、产品系列更完善,且具有一定价格优势。
与起步早、起点高的欧美的振动试验设备制造行业相比,苏试试验在品牌影响力、销售渠道、技术水平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但公司充分利用本土化优势、坚持以“创新”为发展宗旨,采取积极的定价策略,随着高端新产品逐步量产,我们认为公司与欧美发达国家试验设备制造企业差距将趋于收敛。
3.第二成长曲线:从设备到服务,第三方检测方兴未艾
3.1检测行业增长迅猛,第三方实验室方兴未艾第三方检测行业的概念与分类
第三方检测行业也称TIC行业:包含检测(Testing)、检验(Inspection)和认证(Certification)三大类。
认证、检验、检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性制度,是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质量管理的“体检证”、市场经济的“信用证”、国际贸易的“通行证”,对于促进我国高质量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方检测行业增长迅猛,在检测行业中占比逐年提升。
年国内检测市场营收规模达到亿元,-年CAGR14.78%。同期我国GDP复合增速为5.73%,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增速平均大于GDP增速的两倍。
年第三方检测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亿元,-年CAGR为21.65%,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第三方检测市场规模在检测市场规模中的占比逐年提升,由年的40%逐步提升到了年的53.5%。(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检测行业的竞争格局:正趋于集约化,但尚未打破“小、散、弱”的竞争格局。
规模以上机构占据了大部分收入。截至年底,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家,营业收入.9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机构数量达家,营业收入.13亿元。规模以上机构数量占比13.11%,营收占比77.36%。
在政府与市场双重推动下,一批规模大、水平高、能力强的中国检验检测品牌正在形成。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年年度营业收入在5亿元以上机构有42家,比年多1家;收入在1亿元以上机构有家,比年多58家;收入在0万元以上机构有家,比年多家。
“小微”机构数量大、服务半径小。就业人数在人以下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占比达到96.43%,绝大多数检验检测机构属于小微型企业,承受风险能力薄弱;从服务半径来看,73.38%仅在本省区域内提供检验检测服务,“本地化”色彩仍占主流。
国内检测行业CR6不足10%。年国内检测行业外资占比6.3%,国内上市公司华测检测占1.0%、广电计量占0.5%、谱尼测试占0.4%、国检集团占0.4%、苏试试验占0.3%;其余机构占据了剩余91%的市场份额。
检测行业市场的区域分布: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中南地区,三地所占市场份额超过八成。根据年数据:国内六大区域检验检测机构规模比重分别为华东地区30.65%,中南地区24.21%,华北地区14.25%,西南地区12.37%,西北地区9.55%,东北地区8.96%。
从实现营业收入的区域比重来看,年各区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华东地区37.13%,中南地区27.17%,华北地区15.96%,西南地区9.80%,西北地区5.75%,东北地区4.19%。其中:华东、华北、中南三大区域收入所占市场份额超过了八成,具体为80.25%,同比年上升0.11pct。
检验检测领域差异化发展趋势明显:传统领域占行业总收入比重呈下降趋势,由年的47.09%下降到年的39.52%。
新兴领域检测收入呈现高增速。新兴领域包括电子电器、机械(含汽车)、材料测试、医学、电力、能源和软件及信息化。-年实现收入.45亿元,-年CAGR16.5%;年在疫情影响之下仍实现了6%的增速。
传统领域检测收入占比降低。传统领域包括建筑工程、建筑材料、环境与环保(不包括环境检测)、食品、机动车检测、农产品林业渔业牧业,收入占比自年的47.1%逐步降低到年的39.52%。(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第三方检测的国外发展现状:欧美国家检验检测行业起步早,定位高,发展完善。
欧美国家第三方检测起步于15世纪,到19世纪已经普及,70年代后期英国认证机构BSI(英国标准协会)开展了品质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使品质保证活动由第二方(顾客)审核发展到第三方认证,加速了检测行业的市场化进程。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瑞士通用公证行(SGS)、英国天祥集团(ITS)的陆续设立,可以视为现代检验检测服务业兴起的标志。
工业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并推动试验测试相关产业的发展,检验检测一直伴随着产品研发、制造、维修的整个生命周期。美国一直强制推行试验评价指南以强化试验验证;沃尔沃、川崎、大众、通用等国际巨头,均投巨资提前布局试验测试工作,确保产品稳定优质。
第三方实验室的定义与特点:区别于供方实验室和需方实验室,具有独立性和公正性,是对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弥补。
CNAS和CMA将实验室分为第一方实验室、第二方实验室和第三方实验室。第一方实验室:是企业内部的实验室,检测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相当于企业的品控实验室,数据只反馈自身;
第二方实验室:是采购方设置的,用于检验检测外部单位生产的进入自己企业的原材料,数据只反馈给自己和对方;
第三方实验室:则是独立于第一方和第二方、为社会提供检测、校准服务的实验室,数据为社会所用,可以作为公正和仲裁使用。
“第三方”是独立于供方与需方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活动最初是由供方和需方自行开展的,对于供方来说,对自身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是为了对本企业的产品与质量控制的评价,而需方则是为了对购买的产品与服务质量的验证。当供方和需方商定由他们之外的其他实体提供质量检测结果时,称之为独立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
第三方实验室具有非当事人身份,出具的检测数据具备独立性和公正性,已被市场广泛接受。由于第三方实验室处于供需利益之外,可以以公正、权威的非当事人身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或者合同所进行的商品检验检测活动。第三方检验检测活动起源于产品信息不对称的事实,是为了使商品贸易顺利进行下去而提供信息的经济活动,本质上是对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一种弥补。
政府部门检测工作外包成为趋势。由于政府检测人力资源有限,为了减少实验室的重复性建设,将检测工作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实验室可以减少政府的人力、物力投入;同时,也可以作为政府检测机构的补充,帮助政府摆脱“信任危机”。
第三方实验室能为产业转型提供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平台。企业为专注产品研发和生产,检测工作外包需求强烈。
随着检测产品的种类、指标数量越来越多,企业内部实验室为快速满足检测需求,倾向于将检测工作委托给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便于企业专注于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的优势进一步显现。
国家整体研发支出增加促进环试服务需求增长。据国家统计数据,年我国国家RD经费支出达亿元,同比增长14%,占全年GDP2.44%,再创历史新高。
总体来说,振动试验设备和试验与可靠性试验服务的需求与国家和企业的整体研发经费投入水平高度相关。-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CAGR达14.8%,促进了我国环境与可靠性试验设备及服务需求的高速增长。
独立的第三方实验室市场化程度高,发展空间广阔:
由于三类实验室的服务目标及对象有所不同,以及随着我国环境与可靠性试验需求近年来的高速增长,现有的各类实验室之间未存在明显的竞争。第三方实验室具有立场独立、服务领域广泛的特点,其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份额的集中度较低。
目前,我国专注于对社会公众提供环境与可靠性试验的第三方专业实验室数量不多,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市场需求的增长,这为公司试验业务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检测龙头成长逻辑:拓宽试验服务品类+增加实验室数量。
检测检验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为什么集约化能够带来更高的经营和融资效率?
主要原因:1)拓宽试验服务品类,拥抱快速增长的检验检测领域,可以带来高业绩增速;2)优化实验室网络,增加实验室数量,打破“本省”服务结界,布局全国,有利于精准对接不同地区的旺盛需求;3)规模的扩大会为融资提供便利,同时也能增强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
我国第三方检测检验行业的发展现状:起步晚,发展迅速,国家发布一系列政策,支持检验检测行业发展。
年《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第三方检测正式起步,在这一阶段我国检验检测以国有机构为主;
年随着中国加入WTO和进一步改革开放,年后国有机构进一步向第三方检测机构让利,外资独资检测机构也随之被允许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检验检测市场主体规模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年以来,我国推出一系列政策,不断推进第三方检验检测行业市场化、提升第三方检验检测行业的服务质量、能力和水平。
3.2从环试设备到环试服务,产业链协同促成高效率
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属于第三方检测服务业,是现代高技术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引领检测行业新兴领域快速增长。
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子电器、汽车等行业,试验的技术水平及准确性对产品性能的质量及可靠性影响重大。
国际大型综合性检测企业大多起源于单一行业,专业领域精耕细作之后通过并购成长为综合性企业,具有检测种类多、地域范围广的特点。国内市场目前竞争格局分散,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居多。
苏试试验近十余来年着力打造“双轮驱动战略”:即由单一设备制造与销售,转向由“设备+服务”双轮驱动的发展方向。
公司积极向制造服务业战略转型,从年起逐步在苏州、北京、广州、上海、成都、武汉等地建设环境与可靠性实验室,为用户提供第三方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
年公司收购苏州广博,成立旗下首家第三方综合环境实验室,专业为客户产品提供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试验,目前已经形成“制造+服务”两大业务板块。
实验室运行以来,已为航空航天、船舶、核电、通信、汽车、轨交、电子、家电等领域产品进行了大量的环境与可靠性试验。
目前环试业务已成为公司第一大主营业务。目前公司试验服务业务已经覆盖全产业链,拓展至从芯片到部件到终端整机产品,试验服务业务已成为第一大主营业务,公司所属行业由“仪器仪表制造业”变更为“专业服务业”。
公司试验服务体量9年翻16倍,近10年复合增速超30%,远高于市场规模增速。-年试验服务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从年万快速增长至年的6.56亿元,9年增长16倍,CAGR36.4%;
试验服务盈利能力强:公司试验服务从年的76%逐步下降至57.11%,我们认为主要是随着下游不断开拓,公司的覆盖面不断扩张,且新网点、新客户在初期的毛利率会比较低;另外,面对需求爆发的市场,总会吸引新进入者,竞争加剧也是导致毛利率下滑的原因,但已呈现趋稳态势,我们预计公司试验服务的毛利率将维持在55%以上。
苏试试验环试服务的成长逻辑:依托环试设备优势+围绕质量与可靠性主线外延并购拓展。
以环试设备优势为依托。公司以“环境试验设备的研发优势、制造技术以及服务能力”为核心,环试服务以环试设备长期积累的技术研发实力和优秀的技术人才团队为依托。
公司试验设备和试验服务下游客户十分广泛,主要分布在工业领域。下游客户主要包括航空航天、电子电器、石油化工、轨道交通、汽车制造、特殊行业、船舶制造及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等。
以质量与可靠性为主线。公司以“满足客户的试验设备需求,提供实验设计方案、创造一体化的环境试验服务”为宗旨,按图索骥,围绕公司服务工业产品质量与可靠性的业务主线外延并购拓展,为客户量身定做“试验设备→试验方案→试验服务”的一体化环试服务解决方案。
公司环试服务的成长逻辑①:以设备优势为依托,设备、服务协同发展,经营效率高于同业。
公司试验设备制造与试验服务在技术上相互牵引。公司在环试设备领域拥有几十年的研制技术积累,在构建环境试验平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反过来,公司构建了半导体芯片到整机级产品的全产业链,打造环境可靠性验证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在为客户提供服务过程中又能积累海量试验数据,更了解下游实际需求,指导设备研发与优化。
公司试验设备制造与试验服务在业务上相互促进。试验设备的客户基于对公司技术实力的了解和信任,以及其自身实验室规模和试验人才的限制,会由试验设备需求延伸至试验服务需求;而公司的试验设备研发和制造能力为公司试验服务业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配置齐全的试验设备,可以为试验客户提供更科学、有效的试验方案和客观、准确的试验数据,客户在试验服务中基于对公司设备性能和技术实力的了解,亦会将需求延伸至试验设备采购。
“设备+服务”高效协同,创造环试服务“高增速”“高毛利”。我们对苏试试验、广电计量、华测检测三家上市公司-的环试服务(华测检测取工业品测试)业务的营收与毛利率进行对比发现:
1)苏试试验环试服务营收自年起已连续两年高于同业,年苏试试验环试收入已反超广电计量。
2)苏试试验环试服务毛利稳定高于同业,年达到57.1%,比广电计量高8.4pct,比华测检测高12.5pct。
苏试试验的人均创收创利显著高于可比公司。
年,苏试试验人均收入达到78.54万元,远高于广电计量和华测检测的42.1万元和39.03万元。主要依托于苏试试验经营规模小于两家可比公司,且其独有的检测设备业务贡献了较大规模的收入。同样的,苏试试验的人均创利和人均薪酬也显著高于广电计量和华测检测,分别达到了9.94万元和17.18万元。
公司环试服务的成长逻辑②:以质量和可靠性为主线,利用环境工程优势兑现业绩。
环境试验是可靠性试验的基础和前提,许多环境试验工作应在可靠性试验之前开展,为可靠性试验提供信息和依据。产品的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均属于产品的质量特性,环境适应性设计与可靠性设计均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
环境试验和可靠性试验基本上都采用实验室试验方法,在规定的受控环境中进行,所采用的环境设备和试验方法,包括相应的夹具设计原则都可以相互借鉴。
环境试验与可靠性试验主要分析对象不同。环境试验主要分析产品在其寿命周期中可能遇到的极限环境,利用设计手段提高产品承受极限环境的能力;而可靠性工程主要分析产品在其寿命周期中可能遇到的典型环境,利用设计手段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水平。
对环境条件的研究,为可靠性试验条件的制定提供了先决信息。同时可靠性试验剖面中的温度、振动量值的确定与相应环境条件的确定基本相同。公司通过模拟各类物理环境、气候环境、化学环境、电磁环境等试验条件,提供贯穿产品的设计、研制、批产、使用全周期的试验服务,保证并提升产品的环境适应性和使用可靠性要求。
环境与可靠性试验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在产品研制阶段早期,试验是发现设计缺陷并加以改进的重要手段。《环境试验与可靠性试验的关系及其应用》一文指出,经验表明:70%左右的设计缺陷要靠对样机进行试验才能发现。试验不仅是产品研制生产过程中完善设计的有力措施,也是评价产品各项特性是否符合要求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环境工程贯穿产品全寿命期,可以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和检验生产质量的稳定性。不同的环境变化会影响产品寿命,从而降低产品竞争力,甚至在航空航天、高铁、桥梁、建筑等领域造成重大影响。在成败型产品的研制、设计及生产过程中,环境工程的试验结果可以被可靠性工程所接受和运用。
公司可靠性试验贯穿产品全寿命周期,包括产品设计阶段、产品研制阶段、批产订购阶段和使用管理阶段。
公司位于环境试验与可靠性试验价值链最高点,发展空间广,具有较高利润空间:
环境与可靠性试验产业具有显著的技术密集型特点,产业链上游试验设备的研发、设计和下游试验技术、方案及服务的提供占据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具有较高的利润空间。
基于新试验方法和新的生产工艺研制出的新型试验设备,可以在推向市场后维持相当一段时间的超额利润;而试验服务具有对产品研发成果和性能可靠性影响较大、试验收费价格敏感性较低以及变动试验成本较低、规模效应显著等特点,相较于试验设备制造环节具有更大的盈利空间。
我们认为,随着实验室全国性布局基本完成,将进一步助推公司试验设备+服务双轮驱动战略落地,公司环试业务发展将进一步增速。(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公司环试服务的成长逻辑③:增加服务品类,拓宽下游应用领域
我国环境与可靠性试验市场破百亿。随着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器、轨道交通、石油开采、建筑等行业对产品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环境与可靠性试验逐步成为上述行业对产品可靠性进行评价与考核的基本手段之一。据智研咨询统计,年我国环境试验与可靠性试验服务市场规模达.9亿元,-年间CAGR为22.1%。
在环境试验和可靠性试验领域,公司可为客户提供多品类、全方位的综合性试验服务:
在环境与可靠性试验领域,公司实验室拥有全系列电动振动试验系统,多规格液压台振动试验系统、三轴同振电动振动试验系统、温度冲击试验系统、整车高低温湿热试验系统、离心/振动复合试验系统、温度/湿度/振动三综合试验系统、温度/湿度/高度/振动四综合试验系统。
以及复合盐雾试验系统、霉菌试验系统、及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宇航热真空试验系统、全光谱太阳辐射试验系统、可吸收电磁波综合环境可靠性试验系统、冲击响应谱试验系统、舰船类中型冲击试验系统、PAC声发射检测系统、周期浸润腐蚀试验系统,紫外耐候试验系统,热空气老化试验系统、两用型电磁兼容系统等各种先进齐全的试验设备。
依托公司试验设备制造业务雄厚的技术实力和技术专业团队,实验室承担了国家多种型号、技术复杂的大型产品环境可靠性试验任务。
军用领域国产替代带来环试服务新增长极。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大背景下,叠加国产替代加速政策利好,国产替代加速将为自主可控领域的成长提供强劲动力,进一步增加了环境与可靠性试验的需求。
电磁兼容测试是公司试验服务潜在增长极。电磁兼容(EMC)是电子产品性能与质量的重要指标,应用广泛。其下游主要集中在军用和民用两大方面,市场潜力巨大。公司现在拥有军用电子设备、汽车零部件、民用电子设备等领域EMC测试条件。
电磁兼容性是电子产品性能的重要指标,EMC测试不可或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电子设备的渗透率稳步提升,电磁兼容性问题随之日益突出。电磁兼容测试(EMC)是对电子产品电磁场的干扰大小(EMI)和抗干扰能力(EMS)进行综合测评,广泛应用在消费电子、家电、通讯、汽车电子、新能源发电、船舶、航空航天、军工国防等领域。
EMC的下游市场主要集中在军用和民用电子设备两个方面,市场潜力巨大。1)在民用领域,EMC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电子、汽车、家电、计算机、通讯等行业。2)在军用领域,军队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十九大”报告中“力争到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目标的重要方向,高科技电子设备在国防装备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由于国外企业对军用产品技术的出口限制,同时无法直接进入军用电磁兼容加固和整体解决方案,国内企业在该领域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公司拥有军用电子设备、汽车零部件、民用电子设备等领域EMC测试条件。现行的国家军用标准为年发布的《GJBB-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与测量》,对具体项目、测量方法、测量容差、场地与环境、测试设备等方面的内容做出规定。苏试试验具备GJBA/GJBB项目的EMC测试能力,可以承接军用电子设备EMC订单;此外,公司提前布局汽车零部件、民用电子设备等领域的EMC测试条件,将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需求。
公司积极拓宽下游应用领域。
目前公司的客户主要分布在航空航天、电子电器、石油化工、轨道交通、汽车制造、特殊行业、船舶制造以及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
与同业公司相比,公司下游领域仍有较大扩展空间。公司年年报显示,公司目前仍在积极拓展下游应用领域,争取在风电、光伏、电力通讯设备等新兴行业有更大作为。
(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3优化全国服务网络布局,即将步入收获期
第三方实验室方兴未艾。环境与可靠性试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子电器、汽车等行业,且试验的技术水平及准确性对产品性能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影响重大。因此,随着近年来下游行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立起了多层次的环境与可靠性试验专业实验室。
公司实验室“多点开花、点面结合”,服务网络遍布全国,即将步入收获期。1)面:公司不断增加实验室的数量,加强对试验需求旺盛地区的布局;2)点:有针对性地增强现有实验室的试验服务能力拓宽实验室服务的下游行业。
截止年底,公司已基本完成全国范围内重点区域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任务。年公司从苏试总厂收购苏州广博%股权,此后更是因地制宜,在全国重点市场设立多家实验室,覆盖北京、成都、南京、青岛、广东等重点领域,极大提高公司试验服务的精准性和即时性,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环境试验解决方案。
截至年末,公司在全国14个城市建立了16家规模以上的实验室,就近服务当地和周边地区的客户,并可为在多地具有研发需求的大型企业提供全面完善的配套服务。其中成都广博、西安广博、湖南广博、广东广博和青岛广博均为年后成立,成都广博和西安广博年净利润已突破0万,成为公司试验服务业绩新的驱动引擎。
公司试验服务业务将驶入高增长轨道。我们认为,随着公司全国布局的形成,后续各实验室将步入高速发展轨道,公司试验服务即将步入收获期。
未来公司试验服务网络能力建设会更加完善,下一步将有计划地展开专项实验室的建设,构建更加细化完善的试验服务网络。苏州广博将新建成元器件检测中心、宇航产品检测中心,并拓宽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中心服务门类;北京创博、南京广博、青岛海测、成都广博、西安广博将陆续完成新厂区的建设;上海宜特将进一步拓展汽车电子的业务。
各实验室资质齐全,为公司试验服务带来卡位优势:
由于试验数据将对下游用户产品的研发和性能可靠性带来重大影响,因此从事第三方实验业务的实验室需要获得权威认证机构颁发的资质,以获得试验客户的信赖和认可。
公司主要实验室子公司均已获得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颁布的实验室认可证书,并可在经认可的范围内使用“CNAS”国家实验室认可标志和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国际互认联合标志,以获得签署互认协议方国家和地区认可机构的承认,并获得当地质监局办法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该资质允许实验室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
此外,公司下属实验室根据客户不同需求进行资质认证,如中国船级社(CCS)产品检测和试验机构认可证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国际安全运输协会(ISTA)实验室认证证书、危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证书(IECQ)、安全生产标准化证书、特殊行业证书等。
国内第三方检测迅猛发展,具备综合检测能力的机构更有“突围”可能:
欧美第三方检测市场发展已较为规范成熟,涌现了一批以SGS、BV、Intertek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国际上广受认可。我国第三方检测行业起步晚增速快,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其中,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快速发展,通过外延并购等形式抢占市场份额。
我们认为,由于综合性第三方检测企业可以在更多的细分领域建立自己的品牌认知度,且可在细分业务之间形成协同作用,具备综合检测能力的第三方检测企业更有可能成长为行业巨头。
目前国内规模较大且已形成网络化的第三方检测服务结构包括苏试试验、谱尼测试、华测检测、广电计量等。
军民融合将打开国内第三方实验室公司成长空间,公司有望成为标杆企业。
我们认为:1)随着军民融合的逐步推进,民参军企业加入到国防工业体系,越来越多武器装备采购采用公开招标形式,竞优试验需求增加,考虑到民参军企业资金实力有限以及公平性问题,多选择第三方试验服务;2)由于军品试验涉及国家安全问题,一般不会选择国外第三方试验服务,因此国内第三方实验室公司成长空间广阔。
试验服务业务具有规模效应,公司旗下实验室达盈亏平衡点时间集中在1-3年左右。
截至年底,公司在14个城市建立了16家规模以上实验室,就近服务当地和周边地区的客户,各实验室达到盈亏平衡点的时间集中在1-3年左右,其中成都广博仅用1年便实现盈亏平衡,南京广博、北京创博、上海众博和广东广博达到盈亏平衡点时间分别为1.5/2/2/2年。
我们认为,近年来新落地的实验室有望全面实现盈利,同时随着实验室规模的扩大,将进一步提升整体规模效应,成为公司业绩新的增长点。
4.第三成长曲线:从环试到平台型服务商,海纳百川
4.1宜特是电子验证分析龙头,宜特(上海)深耕大陆市场
苏试试验成功收购宜特(上海),进军半导体检测领域。
现金2.8亿收购上海宜特。年9月27日,苏试试验公告称根据公司发展战略需要,为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有关各方签署了《关于宜特(上海)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之股权转让协议》,苏试试验拟受让宜特(中国台湾)旗下IntegratedServiceTechnologyInc.合法拥有的宜特(上海)%的股权,合计转让价款2.8亿元人民币。
我们认为,这次收购事件标志公司正式进军集成电路检测领域,将为客户提供集成电路供应链验证分析解决方案,从而具备了从集成电路元器件级、产品部件级到系统级的全产业链可靠性试验、验证分析能力。
集成电路检测覆盖集成电路产业链全环节。从整个集成电路制造流程上来看,集成电路测试具体包括设计阶段的设计验证、晶圆制造阶段的过程工艺检测、封装前的晶圆测试以及封装后的成品测试,贯穿设计、制造、封装以及应用的全过程,同时服务于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制造企业和封装企业,在保证集成电路的良率、性能、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宜特(中国台湾)是亚洲电子验证分析实验的领导者之一。
宜特(中国台湾)始创于年,从IC线路除错及修改起家,逐年拓展新服务,包括失效分析、可靠性验证、材料分析等,建构完整验证与分析工程平台与全方位服务。
其客群囊括电子产业上游IC设计至中下游成品端,并建置车用电子验证平台、高速传输信号测试。宜特秉持着提供客户完整解决方案的宗旨,从验证领域,跨入“晶圆后端工艺整合”量产服务。
宜特(中国台湾)相关资质完善,获得多项品牌大厂或协会供应链验证认证资格。
宜特的检测实验室拥有多项国内外知名且具公信力的机构认证,如IEC/IECQ、TAF、DQS、TUVNORD、TIESDRA、CTIA、CMA、CNAS等。同时在国际大厂的外包趋势下,宜特也扮演独立质量验证第三公证实验室的角色,取得TI、Lenovo、Dell、Cisco、Delphi、ContinentalAutomotive、ISTA、HDMI等品牌大厂或协会供应链验证认证资格。
上海宜特是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为集成电路设备商、晶圆制造、设计研发、封装测试等领域客户提供了“一站式”工程验证分析以及工程服务平台:
在集成电路验证分析领域,上海宜特拥有高功率老化、SMT验证产线、超高分辨率3DX-Ray显微镜、双束聚焦离子束、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穿透式电子显微镜等国内/国际先进的集成电路验证分析试验设备。
上海宜特可提供AEC-Q车规芯片的测试服务、5nm制程芯片的线路修改服务、先进封装芯片(FlipChip,Waferlevelpackage,TSV等)的失效分析服务、高阶工艺芯片的可靠性设计测试技术等服务,服务质量获得国内多家龙头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的肯定。
-年上海宜特营收由1.8亿元升至2.6亿元,CAGR为13.8%;净利润由万元升至万元,CAGR为64.3%。收购后上海宜特业务结构改善,盈利能力提升。年上海宜特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2%,净利润同比增长.17%,盈利能力的提升主要系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提升,由65.47%增长到83.12%。
4.2多维利好驱动半导体产业发展,芯片检测市场潜力巨大
半导体制造是人类迄今为止掌握的工业技术难度最高的生产环节,是先进制造领域皇冠上的一颗钻石。
半导体的生产须经历数十甚至上百道工序,每个工艺步骤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服务于消费性、工业、军工电子产业供应链上、中、下游的半导体检测服务业,必将受到整个行业上升趋势的推动,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随着半导体技术不断发展,芯片线宽尺寸不断减小,制造工序逐渐复杂。目前国际上7nm制程已进入产业化阶段,需要近道工序,先进的制程和复杂的工序将持续提升对于先进设备的需求。与此同时,作为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半导体检测的需求亦将会有明显提升。
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国家重点战略。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近年来,国家各部门持续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为集成电路检测行业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与重大机遇。
10年增长超5倍,我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快速扩展。半导体产业迎来“黄金十年”。
随着应用场景不断扩展,半导体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市场规模逐渐提升。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年我国集成电路销量由亿元提升至亿元,10年增长5倍,CAGR达19.2%。
中国大陆正迅速成为半导体投资的一股主要力量。
受到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芯片国产化需求更加明显,我们认为未来我国芯片需求将更加依赖本土产品。根据SEMI数据,-年间全球投产的半导体晶圆厂为62座,其中26座位于中国,占总数的42%。我们认为我国将成为未来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大陆晶圆厂的扩张带来的是半导体检测行业的蓬勃发展。
半导体检测包括工程样品制作、晶圆材料分析、可靠性验证、失效分析等内容。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半导体测试主要分为晶圆检测环节(CP)和成品测试环节(FT)。
(1)晶圆检测环节(CP)
晶圆检测是对晶圆上的裸芯片进行测试,晶圆被传送至测试位置后,测试机对芯片施加输入信号并采集输出信号,判断芯片功能和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规范要求。(
2)成品测试环节(FT)
成品测试是对封装完成后的芯片进行测试,被测芯片与测试机功能模块连接后,测试机对芯片施加输入信号并采集输出信号,判断芯片功能和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规范要求。
半导体检测市场需求将逐步扩充。当前芯片技术演进速度持续加快,同时全球半导体产业向国内转移趋势不变,随着半导体制造厂商专业化分工程度加深,我们认为第三方芯片检测验证的需求将更加强烈。
据观研天下数据,受益于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与上述趋势的助推,我国半导体检测市场规模在年达到了亿元,-年CAGR达到了25.4%。
未来我国半导体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不断扩张的趋势,以超过15%的增速逐年递增,到年我国半导体检测市场规模将达到.68亿元。(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4.3成功收购上海宜特,公司延伸产业链,注入成长新动能
宜特(上海)检测技术是涵盖集成电路检测、数据报告分析以及科技咨询服务三位一体的高科技企业。
上海宜特概况:主要可靠度工程、晶圆级材料与失效分析服务,年宜特获评为“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方实验室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在集成电路验证与分析产业宜特科技集团拥有超过20年的雄厚经验,作为“集成电医院”蜚声业内。
上海宜特的优势:目前国内较接近宜特经营类型的公司仅能提供宜特所有服务项目中某些特定的项目,如从事线路修复和布局验证等,或某些项目的品质保证验证。而上海宜特服务业务内容丰富、服务网络覆盖面广、服务平台构建完整等是宜特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目前宜特服务客群囊括电子产业上游IC设计、晶圆制造、封测制造至下游终端成品,未来本土半导体产品需求将进一步提升,客户范围与数量将不断扩大。
上海宜特下游客户:跨越消费性/商业/工业/汽车电子产业,其中不乏展讯、博世先端电子、三星电子等欧美日韩的IC产业龙头,以及华为-海思、寒武纪、地平线、百度、大疆、中芯国际、紫光同创、华大北斗、汇顶、集创北方等大陆本地的行业翘楚。
产业链全流程介入,一站式分析与验证。
上海宜特从集成电路线路除错及修改起家,已构建了涵盖集成电路材料分析验证(MA)、失效分析验证(FA)和可靠性验证(RA)的“一站式”工程验证分析及工程服务平台。
苏试试验收购上海宜特后,现已具备“材料-元器件-零部件-终端产品”全产业链的检测我服务能力,服务内容可贯穿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整个环节,可为客户提供集成电路一站式分析与验证技术服务。
我们预计,苏试试验未来将进一步强化在元器件及材料领域的分析与检测能力,丰富试验服务的种类,这将有利于在试验设备与试验服务两大主要领域继续做大做强,推动其进一步向全产业链检测机构转型。
股权激励彰显公司信心,坚定开拓半导体检测蓝海:
年12月29日,苏试试验发布公告称其同意出让上海宜特10%股权用于激励上海宜特核心人员。
1)激励对象:上海宜特及其子公司核心技术骨干人员、应当激励的其他员工;2)激励有效期:最长不超过72个月;3)业绩考核标准:-年对应收入2.56/3.01/3.52/4.01/4.52亿元,净利润////万元,若超额完成前述业绩,则可考虑再次实施股权激励计划;4)股权授予价格:限制性股权授予价格由苏试试验确定。
我们认为,本次股权激励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上海宜特治理结构,绑定员工利益,调动其积极性,也向二级市场传导公司对于开拓半导体检测蓝海的信心。
我们预计,苏试试验将充分利用上海宜特的技术、设备、人才等优势,拓展在检测领域的业务范围,升级和开拓电子元器件可靠性分析、失效分析以及材料分析的技术和业务,从而进一步扩大苏试试验的市场份额,提升综合竞争力。
此外,在苏试试验目前已有的国内园区布局的基础上,上海宜特有望更加顺利的开展所在区域的集成电路检测业务,未来发展协同效应显著。
5.投资分析
主营业务收入:根据公司年报,按照产品类型划分,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为设备销售、试验服务、集成电路验证与分析服务三大业务。通过主营构成产品拆分,预测公司-年3年的主营业务收入:
设备销售业务:航空航天等下游行业对于产品可靠性要求的提高,拉动试验设备需求持续增长,试验设备未来发展前景良好。公司试验设备制造技术处于国内领导地位,并积极研发以进军高端试验设备领域,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我们预计公司-年该业务收入增速为40%、35%和30%。
试验服务业务:军民融合持续推进,军品招标采购模式下竞优试验需求将大量释放,打开国内第三方实验室公司成长空间。公司深耕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多年,实验室建设稳步推进、网络化布局顺利,有望迎来高成长周期。我们预计-年公司试验服务业务收入增速为40%、35%和30%。
集成电路验证与分析服务业务:随着上海宜特业务结构的不断优化,以及与公司环试业务在技术与业务层面的协同发展,我们预计-年公司集成电路验证与分析业务收入增速为29%、28%和27%。
销售毛利率:
1)由于受到上游原材料涨价和老产品降价等因素的影响,-年间,公司设备销售毛利率由36.6%降至33.9%,试验服务毛利率由58.5%降至57.1%;
2)同时受益于业务结构的改善,集成电路验证与分析业务的毛利率由年的43.8%上升至年的54.3%。我们认为,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逐步趋于稳定和新产品不断推出,未来公司各项业务毛利率将趋于稳定,预计-年公司毛利率为46.6%/46.6%/46.5%。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