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机电产品 >> 机电产品市场 >> 2019年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年,枣庄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聚焦“先把枣庄经济搞上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突出抓好“六稳”,枣庄市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成效更加显著、基础更加坚实,全年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运行态势。
一、综合
人口规模平稳增加。全年出生人口5.07万人,死亡人口2.20万人。出生率9.77‰,死亡率4.83‰,自然增长率4.94‰。年末公安户籍总人口.15万人,其中男性.00万人,女性.15万人。常住人口.3万人,城镇常住人口达到.83万人,城镇化率59.2%,比上年提高0.32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经省统计局统一核算,全市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数为.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亿元,增长0.2%;第二产业增加值.98亿元,增长0.2%;第三产业增加值.06亿元,增长7.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6:45.1:45.3调整为9.4:43.5:47.1。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比上年增长9.5%。其中困难人员就业0.3万人,增长5.8%。城镇登记失业率2.2%,低于3.5%的控制目标。
物价保持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5%;消费品价格上涨3.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8%;生活资料价格上涨3.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5%。
表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
二、重点战略
经济新动能持续发力。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亿元,腾龙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中科福德新能源、振兴超高功率电极材料(一期)等34个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新兴动能培育,高端产业快速成长,经济高质量发展后劲十足。高端装备产业、高端化工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5.4%和9.6%,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个和7.5个百分点。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新创建美丽乡村个,打造美丽乡村片区33个。累计出动人力33.8万人次,集中清运村内垃圾37.02万吨,清淤沟渠余公里。全面完成个行政村农村污水治理省定目标任务。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农村保洁员数量达到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畜禽养殖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7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4%。完成农村改厕2.7万户,个自然村(居)实现道路“户户通”;新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4个,创建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镇3个、示范村36个。
“双招双引”成果颇丰。成功举办枣庄智能制造暨创投发展大会,首次表彰35名“外来投资功勋企业家”。扎实推进柔性引才“百人计划”,新引进各类高端人才人。启动实施“双招双引”百千工程,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个,新签约50亿元以上项目24个。招引单体投资过百亿元大项目实现突破,“双招双引”到位资金、实际使用外资总量分别增长%、%。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省控以上河流断面水质均值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水体优良比率达%;除地质因素外,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规定标准,台儿庄小龚庄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获得了省政府批复。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为天,环境空气中四项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分别为59、、17、34微克/立方米,其中细颗粒物(PM2.5)完成年度目标,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
三、改革创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通过减税降费为市场主体减负31亿元。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7.09万户,增长40.5%。民营市场主体培育良好,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7.07万户,增加40.8%;新登记注册资本.9亿元,增长50.4%;新登记从业人员26.58万人,增长45.4%。深化“一次办好”改革,高标准建成启用市民服务中心,全市54个市直部门共梳理“一次办好”事项项,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全程网办和在线申办率达到99.2%。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清产核资,54个村开展“房地一体”登记试点。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审议重点改革方案15项,落实年度改革任务51项。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5件、政协提案件,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地方性法规草案2件,制定政府规章2件。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件,市长热线办结率99.5%。稳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新组建产业集团7个;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市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建成运营;枣庄国家级高新区、滕州经济开发区、枣庄经济开发区基本完成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任务。
创新战略深入实施。制定出台《枣庄市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办法》,首批建设78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认定59家市级重点实验室,认定市级科技协同创新中心41家。新增院士工作站26家,新获批国家众创空间3个、国际合作基地4个。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总数达到95家,较上年增长53.2%。认定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个、科技“小巨人”企业5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入库“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企业家。专利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有效发明专利件,增长8.3%,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45件,比上年提高0.26件。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件,发明专利授权量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0件,增长%。
四、农业
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其中,农业增加值增长3.11%,林业增加值下降1.19%,牧业增加值下降9.48%,渔业增加值下降5.4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2%。
农产品产量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09万亩,增长0.69%;粮食总产.74万吨,增长2.76%;粮食单产.76公斤/亩,增长2.05%。蔬菜种植面积.36万亩,下降0.7%;产量.96万吨,下降0.2%。油料种植面积29.75万亩,下降7.5%;总产量7.88万吨,下降11.9%。年末果园面积22.02万亩,下降2%;水果27.01万吨,增长6%。
表2:主要农产品产量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机装备总量提升、结构优化,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6千瓦,增长3.0%。
林牧渔业平稳发展。完成造林面积9万亩、新建提升绿色生态廊道公里。累计创建成省、市级森林镇15个、森林村居个,创建国家森林乡村22个。对.17公里道路进行提升完善,新建绿道58.4公里,沿线山体绿化彩化00亩。全年肉类、禽蛋、奶类产量分别达到17.49万吨、10.49万吨、2.73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6.54万吨。
五、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全部工业增加值.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其中,重工业增长3.5%,轻工业下降3.5%,重工业快于轻工业7.0个百分点。
重点行业增长较快。在统的35个行业大类中,22个行业实现增加值增长,行业增长面达62.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2.7%、6.8%、5.4%和4.9%。
主要产品生产稳定。在种工业产品中,61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为45.5%。其中,冰乙酸、锂离子电池、水泥、精甲醇等主要产品产量比上年分别增长29.8%、21.3%、9.6%、5.7%。
建筑业较快发展。建筑业增加值.53亿元。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家,比上年增加23家。建筑业总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有65家,产值过5亿元的企业11家,产值过10亿元的7家,占全部企业个数的比例分别为24.7%、4.2%和2.7%。
六、服务业
旅游产业发展较快。接待游客总人数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3%;实现旅游总收入.39亿元,增长12.3%。组织开展了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旅游日暨“鲁风运河·生态枣庄”媒体行活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蟠龙河旅游片区、岩马湖乡村旅游片区等14个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发展。
交通设施建设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72.12亿元,增长50.0%。其中,高速公路投资41.66亿元,增长.0%;地方铁路项目投资5.63亿元,增长.0%。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公里,公路密度达到.6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国道.2公里、省道.5公里、县道.7公里、乡道.1公里、专用道34.0公里、村道.8公里。
邮政通讯业快速发展。邮政行业业务收入10.29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快递业务收入5.88亿元,增长25.9%。电信业务总量5.06亿元,增长12.2%。移动电话业务总量.65亿元,增长28%。固定电话用户29.52万户,增长26.1%。移动电话用户.93万户,增长1.8%。
七、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15.8%。三次产业投资构成为1.4:33.2:65.4。“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到44.6%。重大建设项目全面提速,全市10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24.9%,高于全市投资增速40.7个百分点。在京台、新台、枣菏高速建设项目带动下,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78.3%,拉动全市投资增长5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49亿元,比上年增长5.6%。房屋施工面积.12万平方米,增长6.9%;房屋竣工面积.31万平方米,增长18.4%。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72万平方米,增长3.6%;商品房销售额.01亿元,增长20.5%。
八、消费市场
消费市场运行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4.9%。按行业分,商品零售额增长4.3%,餐饮收入额增长9.2%。按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2%。
消费升级态势明显。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73.5%;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商品增长18.0%;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32.3%;中西药品类增长26.7%;通讯器材类增长6.9%。
九、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增长较快。进出口总额.7亿元,比上年增长38.3%。其中,出口.4亿元,增长40.8%;进口7.3亿元,增长3.4%。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5.3亿元,增长42.6%。服装、化学品、钢铁及制品、玩具、机械设备、玻璃及制品、电气设备及蓄电池、塑料及制品、箱包及皮革制品等出口分别增长37.2%、16.0%、35.0%、.6%、29.4%、22.6%、55.7%、.2%、94.1%。
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实际使用外资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实际境外投资.3万美元,增长.2%,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万美元,营业额0万美元,外派人数人次。
出口市场更加多元。“枣庄制造”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数量达到个,同比增长33.7%。共有家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进出口59.5亿元,增长57.8%,占全市进出口总额40.6%;共有家企业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间进出口14.7亿元,增长95.8%;共有家企业对自贸区市场间进出口47.6亿元,增长45.8%。
十、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增幅平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亿元,比上年增长0.4%。其中,税收收入.96亿元,增长3.5%,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5.3%,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4亿元,增长2.8%。
税收收入增长较快。全口径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80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全口径税收占GDP的比重达到12.1%,比上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
资本市场稳健发展。A股上市企业达到2家;完成股改企业54家,累计达到家;新增省内四板市场挂牌企业55家,累计达到家。
信贷规模不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8亿元,比年初增加.3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4.04亿元,比年初增加.78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8亿元,比年初增加.45亿元。
保险事业健康运行。保险保费收入86.26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财产险收入19.43亿元,增长12.4%;人身险收入66.83亿元,增长6.6%。赔款与给付22.88亿元,增长7.5%。其中,财产险10.01亿元,增长9.3%;人身险12.87亿元,增长9.9%。
十一、民生保障
居民生活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增长8.0%;人均消费支出24元,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6.3%;人均消费支出元,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元,增长9.1%;人均消费支出30元,增长8.5%。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6平方米,其中,城镇居民39.1平方米;农村居民38.0平方米。
表4: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表5: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表6:年每百户城乡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深入实施“四城同创”,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新建改造城区道路39条,建成“生态街巷”条,新增海绵城市面积13.2平方公里、地下综合管廊10.2公里,新建改造供热燃气管网68公里,十里泉电厂向新城供热。启动实施“一河一路”重大工程,蟠龙河综合整治项目清表筑堤快速推进,世纪大道一标段快慢车道主体工程完工。
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居民.46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居民.4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45.01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2万人;参加养老保险职工(含离退人员)人数88.2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61.19万人。提供公益性岗位人,灵活就业人员3.44万人。
安全生产事故下降。全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8起、死亡38人。在发生事故的行业(领域)中,交通运输业事故26起、死亡25人;建筑业事故2起、死亡3人;采矿业事故3起、死亡3人;商贸制造业事故6起、死亡6人;其他事故1起、死亡1人。
十二、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发展良好。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招生57人,毕业人,在校生人。普通高中招生人,毕业人,在校生人。普通初中招生人,毕业49人,在校生人。小学招生人,毕业人,在校生人。幼儿园在园儿童人。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墨子鲁班文创产品及木制品智能制造》《铁道游击队红色基因创新性传承项目》入选第四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拟获奖项目。成功举办第八届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枣庄分会场暨枣庄市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组织开展了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旅游日暨“鲁风运河·生态枣庄”媒体行活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蟠龙河旅游片区、岩马湖乡村旅游片区等14个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发展。
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卫生机构数个,医院81个、卫生院48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5个、妇幼卫生机构7个;卫生技术人员人,其中执业医师9人、执业助理医师7人、注册护士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人员56人、妇幼卫生机构人员人;卫生机构床位数张,医院床位数13张、卫生院床位数张、妇幼卫生机构床位数张。乡镇卫生院机构数48个、床位数张、人员数人。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改造老城体育中心、更新东湖公园智能化体育设施,在个村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受益行政村达到个,行政村覆盖率88%。举办省级以上赛事32项,其中国际级赛事8项、国家级8项、省级16项。获世界冠军9项、全国冠军34项、省级冠军31项。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最终核实数以《枣庄统计年鉴0》公布的数据为准。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人均生产总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依据第四次经济普查资料,省统计局修订了年地区生产总值的初步核算数。修订后我市年生产总值为.63亿元。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4.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一是指辖区内年营业收入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房地产业等行业。二是指辖区内年营业收入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
6.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公安户籍人口来自市公安局,市场主体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粮食产量、价格、居民收入数据来自枣庄调查队,进出口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市投资促进局,邮电通信数据来自市移动公司、市联通公司、市电信公司、市邮政管理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税收数据来自市税务局,金融机构存贷款数据来自市人民银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市保险协会,科技数据来自市科技局,专利数据来自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健委,社会保险、就业数据来自市人社局,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市医保局,文化、旅游数据来自市文化和旅游局,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来自市住建局,交通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环境保护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林业数据来自市林业和绿化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