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机电产品 >> 机电产品市场 >> 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改变重出口
本报记者郑丹海口报道
受访者供图
年7月26日上午,第二届中国消费经济人物盛典在中国国际消费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期间举行。商务部原党组成员、部长助理,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名誉会长黄海出现在论坛开场致辞环节,就“把海南建成消费品进口的创新实验区”题目做主题分享。
“海南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是国务院批准的自贸港试验区,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也在此举办。天时地利人和,海南完全有条件建成扩大消费品进口的创新试验区。”黄海在会上说道。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推进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国办发[]18号)中提出:“培育新一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扩大优质产品进口。”在黄海看来,中国消费理念已经在改变,跨境电商、平行进口成为新的进口渠道,结合海南自贸港的优势加持,中国持续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并不遥远。
消博会期间,黄海接受了《中国经营报》记者的专访。
海南自贸港走在全国前列
《中国经营报》:你如何看待一直尚未出台的岛内居民免税清单对海南自贸港消费增长的作用?
黄海:应该说,免税清单对于海南自贸港来说,只是其中一方面。因为其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通过离岛免税政策,完善海南消费的基础设施,在流通环节提升消费环境和氛围,使得海南能够在消费品进出口方面,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政策的主要受益者不是海南居民,而是那些离岛的消费者。
《中国经营报》:在提升消费方面,海南自贸港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黄海:第一,目前我国只在海南省举办国际、国家级别的消博会,而且消博会是只专注于消费品的博览会。第二,年,海南自贸港封关运行,是中国唯一一个在全省域内实现零关税的省,这带来了非常好的关税预期。
我相信,在年之前,虽然不是零关税,海南也仍会在关税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例如,这次展会有一定数量和金额的商品不仅免关税,而且免消费税、免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关键是通过免税,能够吸引更多更好的产品和品牌商。
改变“重出口、轻进口”观念
《中国经营报》:你在论坛中讲到,扩大优质产品的进口,需要改变一些观念问题,具体来说要做哪些改变?
黄海:一是要改变“重出口、轻进口”的观念。由于历史上我国外贸曾长期逆差,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长期实行“奖出限进”的外贸政策,这体现在财政、税务、检验检疫、金融、外汇管理等各个方面。
二是要改变进口“重经济建设、轻人民生活”的观念。长期以来的进口政策一直是积极支持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扩大国内短缺资源进口,消费品进口排在最后,而且被加上“合理”“必要”等多个限制词汇。
-~年,我国进口的机械设备、电机电器设备、工业用运输设备等资本品,占进口总额的16.7%;进口的机电设备零部件、原材料、能源矿产品等中间品占78.1%;进口的食品、服装、家电、汽车等消费品只占5.3%。这种现象近年有所好转,去年消费品进口的比重增至9.6%,比前几年翻一番,当然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中国经营报》:“重出口、轻进口”观念形成的背景是怎样的?
黄海:我国长期“重出口、轻进口”。进口,要用外汇,所以必须要靠出口来增加外汇,再采购商品。所以过去一直是外汇比较紧缺的状态,因此重视出口。比如在改革开放初期,进口多,出口少,国家外汇储备就非常紧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们的顺差就慢慢变大了。
我们的政策长期以来也是鼓励出口的。目前,也仍然鼓励出口,不仅是为了外汇,还有就业的考虑。因为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加工区,都是为出口服务的。如果商品出口不顺畅,就业就有问题。但是从总的政策趋势上讲,国家对出口还是比较鼓励的。
《中国经营报》:进口的增加,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黄海:一方面是国内消费水平提高了。按照原来的政策取向,鼓励优先进口国内短缺的关键性的设备、零部件还有能源和农产品,生活消费品一般排在最后。
当时的消费理念也倾向于认为,很多消费品国内也有,能用就行。另外一个原因,可能大家觉得外汇在数量、需求等方面有很多限制,不如用来买别的东西。
目前,国内的商品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民众需求。我们经常讲,虽然中国生产过剩,但很多人还是选择去国外消费,说明很多商品在中国市场还没有,所以,现在进口的品类一直在增加。
如果我们能提高消费品进口贸易的便利化程度,会更有利于进口。消费品品类繁多,易损易腐,需要专门研究制定适应消费品特性的报关通关、检验检疫、标识管理等政策,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环节,它不像进口某一款原油。
《中国经营报》:你认为,中国经济在疫情的压力下,提升国内消费品进口的空间还有多大?
黄海:提升占比的幅度不可能再大了。无论如何,我国的进口结构中,大宗商品贸易还是主流,如煤炭、原油、天然气,以及一些关键性设备等,从货值、占比等层面,远远超过消费品。所以,不是要无限提升消费品进口,但提升就是进步。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要注重满足民众对中高端商品的需求,客观来说,有一部分中高收入群体的确有这个需求,反正他要到国外去买,那为什么不把这个消费需求留在国内?这也是扩大消费品进口的一个依据。
《中国经营报》:在扩大国内有需求的消费品进口方面,你还有哪些建议?
黄海:一是减免关税。近年来我国关税总水平一直下降,~年,我国关税总水平从9.8%降到7.4%,又降了2%。今年又对多种进口商品进一步下调关税。
二是促进跨境电商。跨境电商要比正常的外贸进口有明显的政策优惠。它的税制与传统进口贸易不同,是按照邮包走,税制简单,税率较低。另外,跨境电商对包装检验的要求也比较低,在传统进口贸易领域,进口商品必须有中文包装,但跨境电商可以例外,这使得进口贸易更便利。
去年跨境电商进口额亿元,今年有关部门进一步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清单,增加了滑雪用品等29项畅销商品。要优化通关流程,鼓励跨境电子支付,建立保税仓库,为中小电商提供通关、仓储、融资等服务。我们也可以通过跨境电商的产品目录了解到国内的需求情况,当然,还需要不断调整进口清单。
同时,我们要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现在我国一共批准了个,分六批,基本已经覆盖全国,这些试验区都有一些优惠政策,管理上更便利化。
三是完善“平行进口”政策。平行进口是国际上打破外商垄断经营行之有效的做法。目前,海南、上海、天津、广东等多个自贸试验区已经开始试点,例如汽车,因为差价很大,平行进口相对便宜,允许进口企业在生产国或第三国购买商品,进口至自贸区内的指定市场销售。这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增加了一个进口渠道。
四是建议利用消博会优惠政策增加进口。经有关部门批准,针对服装、家具等八大类商品,参展商在展期内销售规定数量和金额以内的进口展品,免收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同时简化部分特殊食品监管,按照个人物品进行管理。
平行进口、跨境电商突破原有渠道
《中国经营报》:“平行进口”的模式是否已经发展成熟?
黄海:从我国成立自贸区开始,“平行进口”的模式得到了大规模推广,上海较早,海南也有这一模式在运行。
目前,平行进口需要解决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简化通关程序,扩大通关认证范围。第二,提高平行进口商品的可信度,让消费者有信任感。第三,建立平行进口与直接进口的共同售后服务体系。比如,平行进口产品的维修问题。以汽车为例,现在4S店有一套系统提供售后服务,平行进口的汽车,4S店不提供此类服务。这个问题一直在协调,设法解决。第四,为中小企业参与平行进口提供便利。
《中国经营报》:你在论坛分享中提到,进口还衍生出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品牌的定价权在国外,目前有什么措施可以改进吗?
黄海:国内外的实践经验都证明,降低进口关税有利于促进进口,但进口商品的价格能否随之降低,则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制约。很多国外产品在国内专卖店销售,定价权也完全在国外品牌方,所以不能仅依靠降低关税,即使降到零关税,他们依旧控制渠道和销售权。
商务部曾通过驻外经商机构,对美英法意日韩和中国香港高端品牌价格进行了调查。手表、箱包、服装、洋酒、电子产品等20种同品牌同款式、同规格的商品,京沪广深的平均价格比法国高70%以上,比美国高50%以上,比中国香港高40%以上,比意大利高近40%。
再举一个例子,国外某知名刀具和眼镜品牌在中国关税都降了,但是降关税之后,在中国市场价格没什么反应,还是原价。这是因为,这些品牌不降价也有人买,于是品牌方就不降价,我们目前也没办法。
目前,大部分国外高端品牌在国内的销售渠道,均由外商完全控制,能否降价还是未知数。所以我提议,鼓励中国的大型零售企业自己采购。平行进口、跨境电商都突破了原有的进口渠道,采购商品后,在国内进行销售。
《中国经营报》:你怎么看跨境电商的前景?
黄海:在进口消费品方面,跨境电商是着重发展的行业。与传统进口贸易相比,跨境电商征收的不是关税,而是行邮税,另外,跨境电商在检验检疫方面要求也更为宽松。
近年来,国家为了鼓励发展,实施了优惠政策,但现有的政策都是“试行”,还不是固定下来的政策,它会很敏感地随时根据需要调整。我知道很多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做跨境电商,在中国买完商品后,卖到自己国家去。
另一方面,现在跨境电商在中国还是出口大于进口,这对我们是有利的。
还有一点很关键,跨境电商的门槛较低,以前都是大企业在做外贸,中小企业基本无法参与,但通过跨境电商,给了很多中小企业、个人参与外贸业务的空间,进而解决了很多就业问题,从这个角度讲,鼓励发展跨境电商,也是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业创新。
(编辑:孟庆伟校对:彭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