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产品

中小企业疾步迈向专精特新

发布时间:2023/2/23 22:02:43   

在河北石家庄市正定县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河北新大地机电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人正在安装设备。

张晓峰摄(中经视觉)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诸多政策扶持引导下,“十四五”时期,将是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迈进的重要阶段。

发挥平台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从孵化平台搭建方面给予支持,意味着国家对孵化平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并将通过孵化平台带动更多中小企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赛迪顾问投融资研究中心分析师王婧认为,搭建孵化平台应充分发挥大型龙头企业在研发、创新、管理、市场、供应链、专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使产业链相关且具备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在平台上共享这些优质资源,支持更多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方向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孙文凯认为,应发挥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平台载体作用。各地应鼓励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与大企业共建产业创新联盟,开展共性技术研发,实现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创新能力共享、成果转化和品牌协同,形成订单式研发、投放式创新、供应链互通的融通产业生态。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创客北京”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提供广阔舞台。“链主企业以市场需求为牵引,引导中小企业在产业链重点环节加速突破,共筑产业链生态基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王磊介绍,国联万众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带动北京镓创科技有限公司突破2英寸氧化镓单晶制备及4英寸外延片生产工艺,实现氧化镓单晶和外延相关产品产业化;华为鲲鹏与中小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开发车企智能安全事件管理平台等。

“但也要看到,目前孵化平台仍存在运营模式单一、专业化服务能力不足、开放程度和互动性不高等问题。”王婧建议,下一步孵化平台可通过开展投融资对接、创业辅导和培训、知识产权交易、业务资源链接等方式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表示,力争到年,通过中小企业“双创”带动孵化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逐步构建起“百十万千”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筑牢人才基础

“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仍面临人才缺乏的困境。”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朱玉解释,在研发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技术人才流动大、培养难,特别是从事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的企业,面临来自互联网头部企业和同行业大企业激烈的竞争;在制造端,年轻人倾向于选择快递、直播、网约车等自由度更高的工作,“专精特新”企业面临一线工人严重老化、青黄不接的考验,“一线工人断供、技术工种断代”风险正在加大。为此,朱玉给出具体建议:大企业专家可以当“星期日工程师”,每周抽一天到中小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加大研发合作力度,促进科研人才双向流动。

“多数中小企业发展时间较短,缺乏人才管理经验,管理理念和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江苏省中小企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明丰介绍,为帮助企业规范管理制度,开展了“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巡诊活动。

江苏中纺联针织有限公司以羊毛服装为主线,每年自主设计几百种款式产品。年公司参加了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巡诊活动。巡诊小组提出关于薪酬结构、绩效考评、人才晋升、文化体系等方面的意见,公司就此规范了管理制度,完善人才培育机制,大大提高员工积极性。

王婧建议,针对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以股权激励、住房补贴等政策加快人才引进力度,吸引一批顶尖创新型人才为企业所用;建立科学公正的人才评价机制,持续改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科研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同时,围绕企业自身创新发展需求,积极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持续的人才培训机制,推进博士后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人才小高地等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不断提高自身人才素质,创建利于人才留存的机制。

如何吸引高端人才也曾让北京瑞莱智慧科技有限公司CEO田天犯了难,他向记者坦言,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往往缺乏竞争力,高层次技术人才和管理骨干难以引进。“北京市针对人工智能等高精尖产业给予政策倾斜。”田天说,比如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招聘的特定人才提供落户支持;为强化中小企业的人才支持,相关政府部门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合作,参与高校学科团队建设、联合开展项目攻关,缓解中小企业研发人才短缺难题。

针对中小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资金和师资的短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付伟建议,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已有课程资源基础上,开发标准化、体系化、规范化的精品课程,吸收各行业优质数字课程资源,建设“数字学堂”。

加快数字化转型

随着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化已成为引领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迈进的有效手段。

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当地重点培育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于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相关软硬件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我们利用多个集成系统,建成全价值链数智化平台,打造从计划到制造的敏捷供应链体系,有效提升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公司财务总监高占武说。

积极拥抱数字化的还有两面针(江苏)实业有限公司,作为酒店日用品领域中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在江苏省中小企业发展中心的指导下,于今年建立了全员设备和质量管理系统,通过关键控制点和物料平衡管理系统,提升工作效率和合格率。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将加快其智能化改造,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加精准地优化生产和服务资源配置。其中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网络化柔性化生产。”付伟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向记者讲述在这里发生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故事。

年初,晋江市与华为、万物智联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三方协议,帮助更多中小企业打通技术壁垒。通过数据升级,解决企业货期准时率低、高库存、品质不稳、数据滞后、沟通成本高等行业痛点,实现对外供应链协同,对内管理数据畅通的目标。“目前,晋江市90%以上企业实现‘触网’,有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超过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付伟说。

推动工业互联网在中小企业落地应用是提升其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的加速器。《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提出,到年底,组织家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为10万家以上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推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业务“上云”。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一级巡视员叶定达表示,应从鼓励中小企业运用数字化手段结成跨企业协同网络、支持传统产业集群搭建“虚拟”产业平台、鼓励培育虚拟产业集群、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组织发布数字化转型典型经验和案例等方面优化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经济日报记者李芃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7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