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机电产品 >> 机电产品介绍 >> 山东内外兼修塑成发展新优势
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经济发展中全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我为主、内外兼修,积极保障我国经济安全,谋划新增长空间,主动推动我国从传统的均衡模式转向新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模式。
对于产业而言,自觉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把握历史机遇,方能在促进“双循环”中开拓新旧动能转换新局面。在外贸大省出口产品版图上,机电产品占了山东出口总值的近4成。近日,记者以这个产业为视角,深入省内多家外贸企业调研采访,探寻他们的“内外兼修”之道。
发挥内需潜力,联动“两个市场”
今年上半年,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值同比增长15%,出口增长6%。“以往公司每年平均招聘名大学生,今年要扩招到千人左右。”董事长张恭运说。
这样良好的发展态势,几个月前张恭运还不敢想象。作为我省年出口百强企业,豪迈轮胎模具60%的销售份额在海外。3月下旬,国外疫情严重时,豪迈许多产品订单不足过去同期的一成。
无奈之下,从4月起,豪迈销售人员开始出差跑业务,深耕国内市场,开发以前没接触过的国内客户。没想到,国内市场出乎意料地迅猛增长。
以确定性有效对冲不确定性,省商务厅外贸处处长王红说,过去我省很多外贸企业也兼做国内市场,不过销售额占比很小。但经历这半年多的跌宕起伏后,国内国际市场两头并重,正成为不少外贸企业的现实选择。即便6月以来,国外订单数量逐渐开始回升,但出口转内销的决心与力度并没有因此而消减。
“现在我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比较优势早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丰富劳动力,转变为超大的市场规模、完整的产业体系等。”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会长高玲说,提高产品服务供给质量,保证供应链安全,出口转内销空间巨大。
山东泰展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年,泰展机电准备上马伺服电机项目,项目可行性调研时,市场上流行多是“4对极”技术,但等到调研结束,更先进的“5对极”技术在国外已经出现。
泰展赶紧转向新技术。去年,他们和日本一家企业共同研发,一步跨到“5对极”。目前项目已接近投产,已有客户预订了台。“许多国内企业刚好开始推‘5对极’技术,我们将产品推向日本等国际市场的同时,也及时实现了进口产品国产化替代,保证了供应链安全。”董事长刘之明说。
但也要看到,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发挥内需潜力,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国际循环有助于产业的进一步合理化与高级化,促进国内产业链和价值链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实现不断攀升。在下大力气深耕国内市场同时,积极拓宽国际市场仍是外贸企业要十分注重的。
泰展过去严重依赖某个国家的一个大客户——直接出口加上内贸转销占公司销售额的80%左右,一旦市场出现“风吹草动”,外贸出口就会受到很大干扰。刘之明说,从去年开始,他们积极拓展海外客户,目前印度、德国都有订单。其中,上半年德国客户订单增长到万元左右,预计全年能达到公司销售额的10%。
为双循环良性互动提供强力支撑
我国正处于由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的阶段,“卡脖子”问题在部分领域还比较严重。只有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强化关键领域、关键技术、关键产品的保障能力,才能为双循环良性互动提供强力支撑。
受疫情影响,1-8月,豪迈轮胎模具出口减少3.6%。面对市场逐渐饱和的新情况,豪迈每年拿出10%-20%的利润,用于新产品开发和新行业探索。
为了替代进口,豪迈冒着多万元研发经费打水漂的风险,历经2年,研发出豪迈螺旋缠绕式换热器。连续多年来,换热器项目以50%的速度增长,成为目前企业人均利润最高的项目。
对标世界一流,加强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培育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是许多机电企业当下的共同选择。
近年来,泰展机电公司新开发的分动箱产品在市场上颇受欢迎,疫情期间更是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倍,销售额达到了上千万元。“这个项目,公司投入了几百万元,历时两年最终拿出了新产品。”刘之明说,公司每年拿出销售额的8%投入研发,瞄准国内外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增长点。
每一次产业变革,都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谁能提前做好准备、快速反应,谁就能抓住发展的风口。
在化工行业,豪迈原是“外行”,但新产品越来越指向了化工领域应用。这一领域储备项目十分丰富。历经5年的艰苦研发后,今年豪迈还将投资6亿多元,筹建化学家创新创业平台和连续流技术的示范基地。
项目储备多得益于豪迈的创新氛围。在豪迈,“改善即是创新”“创新失败的代价可分段设控,创新成功的收益却难以估算”,这样的理念深入人心。年,企业共征集员工创新改善提案31.3万条,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公司一半以上的生产设备是自主研制的。“不断开拓新业态、新产品,才能让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力。”张恭运说。
破解难题,期待政策赋能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外向型产业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受到国内国际要素流通、市场共享、制度衔接等障碍掣肘。打通堵点、破解难题需政策及时赋能,也要靠自身不懈努力。
“疫情期间,由于订单取消,不少企业库存增加,现有订单也以短单居多,企业流动资金、融资等方面面临困难。此外,海外疫情严重,企业也很难走出去通过展会拓展市场。”王红说。
今年3月,针对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省专门设计出台了“鲁贸贷”,通过“政府+银行+信保”合作机制,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针对企业走不出去、交流难的问题,省商务厅组织“云展会”,为企业搭建对外交流洽谈平台。
从外销“一条腿”到内外“双循环”,对于做了几十年外贸生意的企业来说,转型之路远远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泰展机电空气泵技术、产品比较领先,出口占公司总销售额的40%,但国内汽车品牌鲜有安装。去年,他们与国内一家知名车企合作进行了小批量试装,但后续进展也不大。空气泵安装后要和其他部件、系统一起运作,车企担心使用国产产品存在风险,因此不敢真正试水。这个在国外市场颇受欢迎的爆款产品,在国内市场却还是空白。
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公司信息的企业负责人说,出口转内销要分行业,有些行业国内产能是过剩的,再转国内不是个好办法。而高端外贸产品被国内市场接受,需要及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尤其是营造大中小企业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创新生态。
虽然目标依旧是国际市场,山东奥德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全地形车也开始在国内试车,准备开拓国内市场。但按照现行政策,这类全地形车无法挂牌、上路。“国内市场的需求量很大,客户看了也很喜欢,如果有政策赋能,我相信每年销售量达到几十万台不成问题。”董事长王子良说。
企业自身努力也很重要。受疫情影响,国内某大型国企进口的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无法维修。靠着多年积累及技术突破,豪迈成功维修好了设备,得到了业内认可,也获得了进军相关领域的“通行证”。
“国内国外市场结构存在区别,外贸企业的出口优势是多年来积淀下来的,适应适配双循环需要一个过程。”高玲说,构建国内大循环,关键在于挖掘和激发国内市场,逐步清除国内市场中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间存在的“堵点”和“痛点”。而企业遇到的这些愁肠事,恰恰是改革的突破点和发力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