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产品

商道经纬丨RCEP准备就绪我国外贸进出口

发布时间:2023/1/23 11:16:24   

  

中国外贸是全球

贸易发展重要力量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国外贸进出口依然保持了高位增长,体现出较强韧性。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我国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我国的产业体系完整,生产恢复较好,供给能力比较强,这为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二是世界经济整体复苏,海外需求在增加。三是稳外贸政策在持续发力,外贸新业态的发展持续活跃。根据前9个月的情况来看,跨境电商进出口保持了快速增长,增速超过20%。

“我国作为全球重要外贸经济体之一,外贸稳步增长与高质量发展,在助推全球贸易增长和贸易整体质量提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第一,中国外贸稳步增长,增强了全球投资者对经济复苏前景信心。第二,中国外贸进出口稳步增长反映出中国与全球各经济体的联系互动活跃,中国也是全球经济增长和就业改善的重要贡献者。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梁婧则表示,中国外贸发展是拉动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供应链优势显现,较快复工复产,经济增长率先实现复苏。一方面,中国较强的生产能力弥补了疫情背景下全球供需缺口,在其他国家供给尚未恢复的情况下满足其产品需求。可以看到,不仅是与疫情相关的医疗用品、居家办公等产品出口增长较快,随着海外需求的逐步恢复,其他一般消费品出口也保持了较快增长。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长9.8%,这也拉动了进口需求的较快增长,有助于带动其他国家经济增长。   

中国—东盟贸易增长潜力较大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30年来,双方贸易合作持续升级,硕果累累。今年前10个月,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4.55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4.4%。

对于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快速增长,周茂华表示,一方面,东盟经济发展,市场潜力释放。东盟十国人口6.54亿、GDP总量3万亿美元左右,市场潜力大。另一方面,中国与东盟等经济体就贸易投资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务实合作促进经济融合,现已开花结果。此外,少数国家实施单边和保护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兴经济体的合作。

梁婧则表示,中国和东盟贸易快速增长,未来双边贸易增长潜力仍然较大,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双边政策推动的结果。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年11月,双方签署《关于修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项下部分协议的议定书》。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便利、通关环境不断优化,双边贸易也由此不断扩大。

第二,双边经济具有较强互补性。东盟在农产品、石油等初级产品和能源产品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中国在机电产品、服装等工业制造方面更具优势,双方较强的互补性为扩大贸易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双方供应链融合程度不断提高。近年来,东盟依托其成本与地理优势吸引了不少企业转入,中国与东盟双边投资规模不断提升,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增长了52.1%,在亚太供应链体系内,中国与东盟的融合合作不断加深,这为推动双边贸易增长提供了重要助力。   

RCEP将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将在年1月生效,随着“朋友圈”的扩大,业内人士表示,RCEP作为现代、全面、高质量、互惠的自由贸易协定,其在亚太区域未来发展上有巨大意义。未来,RCEP将显著提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对于拉动区域整体的经济、贸易和投资以及全球贸易和经济福利增长,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整体来看,外贸进出口将朝着均衡高质量方向发展。”周茂华表示,RCEP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将有助于优化区域内经济体的营商环境,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促进区域市场潜力释放,区域贸易“蛋糕”将被持续做大。同时,我国外贸出口结构将持续优化,出口产品附加值也将不断提升。

梁婧则表示,RCEP的生效将有助于推动中国与东盟、日韩等成员国之间贸易增长,推动亚太地区经贸合作一体化,预计我国与这些地区特别是东盟地区的进出口贸易仍会保持较快增长。

但值得注意的是,从我国进出口整体形势看,考虑到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刺激政策退出,全球经济复苏动力或有所减弱,再叠加中国出口替代效应减弱、贸易摩擦不确定性仍然较大等因素,预计外需总体或将走弱。“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将有所增大,内需恢复较慢,进口需求也将有所走弱。此外,随着冬季结束能源需求减弱,美国货币政策逐步退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动力减弱,贸易增长中价格因素的影响将有所降低。”梁婧说。

跨境电商保持逆势增长

成为外贸新亮点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吕红星

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数据显示,20年来,我国货物贸易从世界第6位上升到第1位。11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今年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1.67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的25.95万亿元相比,同比增长22.2%,稳的势头继续巩固。   

跨境电商驱动外贸转型升级

货物贸易发展迅速的背后,跨境电商功不可没。

“当前,海外新冠肺炎疫情还在持续,且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跨境电商是目前我们外贸的一个亮点,也是最亮眼的一匹黑马。”宁波新东方工贸有限公司CEO朱秋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

图片来源/新华社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B2B与跨境电商部主任、高级分析师张周平对本报记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之下,跨境电商的发展对我国外贸发展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全球消费需求线上化。新冠肺炎疫情驱动全球消费需求加速转往线上,数字化正在重构国际贸易运营模式。近年来中国跨境电商保持逆势增长,并成为外贸新亮点。

第二,跨境电商驱动外贸转型升级。助力世界经济复苏,跨境电商逆势飞扬功不可没。从平台效应到产业链协同,跨境电商驱动外贸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方面一直存在贸易失衡的问题,长期的出口导向政策导致严重的贸易失衡,既引发频繁的国际贸易摩擦,也使得货物贸易顺差巨大。

跨境电商的兴起与发展解决了这个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困难和问题,使得进出口贸易平衡,并维持住了进出口贸易稳定增长。一方面,跨境电商让我国的商品能够直接抵达全球消费者视线,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将大大地增强国外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另一方面,也将扩大国内消费者对国外优质产品和服务的购买选择。

“以年作为一个临界点的话,从当下这样一个趋势来看,今后七八年的周期,它还是一个高速增长的趋势。”朱秋城对本报记者表示。   

RCEP生效带来两大利好

11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保管机构东盟秘书处发布通知,宣布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4个非东盟成员国已向东盟秘书长正式提交核准书,达到协定生效门槛。根据协定规定,RCEP将于年1月1日对上述十国开始生效。

在张周平看来,RCEP生效对跨境电商将带来两大利好。

第一,贸易便利。跨境电商经营涉及到每个国家不同的政策、经营环境等,会带来相应的风险。RCEP生效后对区域内国家之间互相贸易带来较大的便利,降低了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

第二,规模发展。协定明确规定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这表明发展跨境电商成为各方共识,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走在了前列,跨境电商的发展模式、监管措施等或将被推广复制到协定区域内的更多国家去,这对中国跨境电商来说将有着规模化发展的利好。

当前,受“逆全球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仍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面临着“断供”的风险。RCEP作为现代、全面、高质量、互惠的自由贸易协定,它的签订在亚太区域未来发展上是有巨大意义的,生效后将带动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形成统一的超大规模市场。这将给我国跨境电商在海外仓的建立与运作、东亚和东南亚市场的建立以及国际人才的招聘方面带来巨大机遇。

“从RCEP发展趋势来看,‘一带一路’市场、新兴市场是外贸跨境电商的发展所在。随着RCEP政策红利的逐步释放,这对跨境电商肯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朱秋城表示。

据了解,RCEP生效,其显见的作用,就是降低成员国之间的交易成本。按照协定,成员国间90%以上货物贸易的关税将为零关税,或在10年内降到零关税。当然,这也意味着成员国将在短期内兑现贸易自由化的相关承诺,由此使协定产生更大红利,提振成员国经济发展。   

跨境电商企业要紧抓机会

有观点认为,RCEP生效之下的跨境电商过热,对于外贸和跨境电商本身并不是完全的好事。对此观点,应如何看待?

在张周平看来,近年来,跨境电商市场的火热确实受到疫情及RCEP的影响,但最终驱使行业发展的是消费人群及需求的增加,RCEP生效对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

朱秋城认为,目前跨电商确实有点过热,他强调,并不是所有的商品、所有的模式都适合做跨境电商,跨境电商有可能是未来一个最大的趋势之一,但传统外贸的长期价值持续存在就是这样的逻辑。

虽然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尤其是在B2C模式上,但其发展仍然面临地域文化差异、物流配送难、支付信任以及宽带成本和网速限制等现实问题。

对于RCEP正式生效之下的跨境电商发展及外贸发展,张周平表示,RCEP协议将整体降低贸易壁垒,不管是传统贸易还是跨境电商,都将从关税、清关效率等方面获益,跨境电商企业要抓紧机会快速发展自身的业务。

观察

外贸出口韧性持续

■张炜

我国外贸出口韧性持续。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出口17.49万亿元,同比增长22.5%,比年同期增长25%。

在去年下半年出口高基数的影响下,今年下半年以来出口持续表现出较强的韧性。一方面,价格因素推高出口增速。6月以来,价格因素对出口的贡献逐渐提升。10月份价格因素对出口增速的贡献环比虽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另一方面,海外生产恢复的拉动。今年以来,受到疫情冲击后的欧美国家逐渐生产恢复,拉动中国机电、高新技术等生产类产品出口韧性维持,成为出口的重要支撑。今年前10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0.3万亿元,同比增长22.4%,占出口总值的58.9%。其中,汽车(包括底盘).7亿元,同比增长.1%。10月份,从出口产品的分类来看,受海外经济持续恢复拉动,生产设备和中间品增长态势较快。

图片来源/新华社

美欧在生产恢复进程中,对中国机电、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持续不断,表明中国已成为全球供应链、贸易链中的重要一环。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亮点,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新能源汽车出口呈爆发性增长态势,带动我国汽车出口量快速增长。今年前10个月,我国汽车企业出口.4万辆,同比增长1.2倍。从A股汽车上市公司的月度产销快报来看,前10个月,江淮汽车出口6.07万辆,较上年同期增加.01%;上汽集团出口及海外基地销量52.87万辆,同比增加99.44%。

汽车出口的含金量提升,低端电动车出口量急剧下滑,高端电动车出口呈高速增长。海外市场逐步恢复、汽车供应短缺、基数较低以及新能源汽车出口爆发性增长等多因素叠加,推动我国汽车加速“驶入”海外市场。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日前表示,随着外观、质量、智能网联配置等方面的大幅提升,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的竞争力持续增强。

机电行业占据我国出口的“半壁江山”。在全球疫情反复的情况下,我国机电外贸仍处于重要窗口期,重点行业全球需求预期普遍增长,支撑机电企业生产和出口的较高景气度。我国机电外贸正处于规模与质量兼顾,技术、质量、品牌、服务等综合性提质增效的新发展阶段,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以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和全球价值链。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调查来看,多数受访企业预计今年机电行业出口额将保持增长,并对年第一季度出口预期较为乐观。

兴业证券的最新研报认为,年以来,出口在经历疫后的冲高进入回落阶段后,通过对全球供应链恢复进程以及中国出口动态的跟踪研究发现,中国外需逻辑先后发生从“海外防疫”到“美国财政刺激”再到“全球供应链恢复”的变化,也在持续强调全球产业链复苏或将带动全球贸易恢复。考虑到中国参与全球产业、贸易链条程度已深,中国出口有生产类外需基础支撑,后续这一逻辑将继续是中国出口韧性的基本支撑。华创证券分析指出,制造业订单回流的现象短期内仍可能持续带来增量,消费品的持续强韧侧面反映海外供需缺口的刚性,预计年内将继续支持出口韧性。

10月份按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速超市场预期,继续印证出口具有较强的韧性。在年底“双节”来临带动需求增长以及前期东南亚疫情导致的订单转移影响下,商品类出口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具有较大惯性。但也有机构提醒,出口增速拐点或在迫近。

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由于我国抗疫成功的巨大比较优势,不仅原有的出口份额得到巩固,而且使东南亚和印度等国的不少订单也转向我国,从而使今年以来外贸出口表现出很强的韧性。他认为,今后随着全球范围内疫情影响不断弱化及经济复苏,我国外贸出口韧性优势总体将呈下降趋势,应通过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以及提高单位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进行应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28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