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机电产品 >> 机电产品介绍 >> 权威发布202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
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山东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
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创新实施八大发展战略,强力推进九大改革攻坚,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省经济社会经受住了空前考验,抗疫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经济运行逆势上扬,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人民福祉水平持续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十三五”实现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
一、综合
经济发展好于预期。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2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1亿元,增长3.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3:39.9:52.8调整为7.3:39.1:53.6。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48.0万人,困难群体再就业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0%,比上年降低0.19个百分点。
物价总体涨势温和。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8%。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4.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4%;食品价格上涨12.1%,非食品价格上涨0.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6%,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8.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9%,购进价格下降2.5%。
“六稳”“六保”落实落地。部署开展“四进”攻坚行动,制定“六保三促”工作方案,密集出台助企纾困、“扩强稳”等一揽子措施,复工复产走在全国前列,生产生活秩序快速恢复。就业稳步好转,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年度高目标的.5%,农民工总量恢复至上年的98.2%。持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市场主体新增减负亿元。企业经营压力缓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6.5元,比上年下降0.4元。粮食和能源供给充足,粮食喜获丰收,比上年增长1.7%,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煤炭产量稳定在1.1亿吨左右;供应天然气.6亿立方米,增长13.1%;接纳省外电量.7亿千瓦时,增长24.0%。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稳定,规模以上工业30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达73.2%,比上年扩大24.4个百分点。基层运转保障有力,省财政下达市县各类转移支付亿元;中央新增财政资金.5亿元,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二、重点战略
动能转换初见成效。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压减焦化产能万吨,退出地炼产能万吨。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世界高端铝业基地、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等重大制造业项目落地实施;工业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17.6%。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30.2%,投资占比达到51.3%。新登记“四新”经济企业增长83.4%。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家,总量达到1.46万家,增长27.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45.1%,比上年提高5.0个百分点。十强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增加值分别增长14.5%、19.6%和9.0%,依次高于规模以上工业9.5、14.6和4.0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8个百分点。光电子器件、服务器、半导体分立器件、碳纤维、工业机器人等高端智能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4.8%、35.3%、15.5%、.5%和24.9%。软件业务收入.5亿元,增长12.4%;软件业务出口15.8亿美元,下降1.0%。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融合集聚发展优势凸显,累计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7个,绿色发展先行区2个,农业产业强镇59个。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壮大,累计培育家庭农场8.7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3.6万个。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52万人。农村电商快速发展,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3亿元,比上年增长22.3%。休闲农业持续升温,累计创建各类省级休闲农业示范个,其中,新增农业示范点(村)42个、农业精品园区(农庄)45个。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改造危房3.3万户,新增清洁取暖.4万户,完成农厕改造23.5万户。乡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成率达99.6%,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
海洋强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培养,推动成立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基金,国家一类抗肿瘤海洋新药BG即将进入临床。建成海水淡化工程31个,日产能达35.9万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增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0处,累计达到54处,占全国的39.7%;新增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创建项目14个。港口资源深化整合,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比上年增长6.0%,总量居全国第2位。海洋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省级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家,省级以上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家,“透明海洋”“蓝色药库”“超高速高压水动力平台”等纳入国家重大项目。
三大攻坚取得显著成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效显著,年末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2亿元,比年初减少.8亿元;不良贷款率2.03%,比年初下降0.86个百分点。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省标以下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稳步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23个外迁社区整体搬迁入住,60万滩区群众安居梦想即将实现。.9万脱贫享受政策人员和3.45万即时帮扶人员全部落实医保扶贫政策。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46μg/m3,比上年下降11.5%;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87,下降11.3%;重污染天数平均8.8天,减少4.4天;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69.1%,上升10.4个百分点。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73.5%,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1.5%。
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加力。高速铁路建设扎实推进,在建6条高铁,潍莱高铁建成通车,高铁通车里程达到公里。高速公路建设强力推进,公路通车里程28.68万公里,比上年增加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公里,新增公里。水运建设成绩显著,沿海港口生产型泊位个,其中新增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4个,累计达到个。能源项目建设全力推动,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道里程分别为公里、公里和公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容量.2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8.6%,比上年提高6.0个百分点;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居全国首位。
对外开放打造新优势。《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正式发布,自贸试验区试点任务实施项,上合示范区“四个中心”建设初见成效。高能级平台作用凸显,新增2个综合保税区,累计达13个。线上线下融合拓市场,举办“儒商青企会”“山东与世界强连线”“山东与世界强产业链高质量合作发展对话”“全省重点外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等活动,签约外资项目个,合同外资.9亿美元。加快培育新动能,5市纳入全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3市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两院院士5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人,齐鲁首席技师人,高技能人才.2万人,获得“山东惠才卡”人选人。
区域发展构建新格局。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协同推进,三大经济圈分别实现生产总值.0亿元、33.4亿元和.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分别增长3.8%、3.5%和3.6%,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8.7%、41.2%和20.1%。济青烟“三核”引领作用突出,合计实现生产总值.9亿元,增长4.0%;占全省GDP比重为41.5%,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三、改革与创新
重点改革领域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显著,深入实施省属企业混改三年工作计划,省属企业混改户数比例达到68.9%。省属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达44家。山东能源与兖矿集团、山东高速与齐鲁交通实施联合重组,新组建南郊集团、人才发展集团和国欣颐养、国欣文旅、产权交易集团。户省属“僵尸企业”全部完成处置。开发区改革全面推开,管委会内设机构平均压减58.7%,管辖面积压减48%,代管乡镇压减50.7%。农业农村改革成效明显,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土地流转率达到42.3%;圆满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超过99%的村(组)完成成员身份确认。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组建个医共体,42个国家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完成3个以上区域资源共享中心建设。
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简政放权大力推进,下放省级行政权力事项项(次)。政务服务全面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90%以上,窗口平均服务时间缩减到10分钟左右。市场环境更加公平便利,不动产登记50类登记业务实现线上线下融合、随时随地网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数量由项精简为73项;税收业务75%以上涉税事项一次办结,个体工商户办税时间压缩80%。企业活力稳步增强,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8万户,比上年增长14.2%。实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增长14.4%。新登记市场主体.4万户,增长2.1%。其中,新登记企业79.5万户,增长11.7%。
质量强省建设加快推进。年末有效注册商标.0万件,比上年末增长24.1%。其中,驰名商标件,地理标志商标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件,增长11.9%。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0个,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互认清单产品17个。年末累计批准创建山东省优质产品基地51个。44个品牌入围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榜单。评选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家、服务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67家。20家企业的20个产品获得“泰山品质”认证。开展重点领域标准建设,累计发布地方标准项,建设开展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个和个。
创新驱动战略全面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发明专利申请87件,比上年增长25.6%;发明专利授权件,增长29.5%;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件,增长29.4%。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件,增长23.4%,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12.4件,比上年增加2.3件。推动技术标准创新应用,建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5个。平台建设提质增速,首批5家山东省实验室启动布局,建成省级“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30家。院士工作站家。创新创业活力激发,35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家,新增9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企业家,增长91.3%。科技企业孵化器家,其中国家级98家,省级家。众创空间家,其中国家级家,省级家。
四、农业
农业发展稳固增效。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成为全国首个突破万亿元省份。粮食总产量.4亿斤,增加18.0亿斤,连续7年过千亿斤。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获证产品10个,增长1.6%。
林牧渔业发展平稳。林地面积.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8.25%。活立木总蓄积量.5万立方米。猪牛羊禽肉产量.8万吨,比上年增长3.3%;禽蛋产量(不含小品种).9万吨,增长6.8%;牛奶产量.4万吨,增长5.9%。水产品总产量(不含远洋渔业产量).2万吨。其中,海水产品产量.5万吨,淡水产品产量.7万吨。年末专业远洋渔船艘。
农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增强。开工建设45项抗旱水源工程,其中已完成11项。积极供水抗旱,累计受益农田面积超过万亩。启动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72项,完成投资亿元。新增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2个。新增国家级、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44家和81家,省级以上示范场总数达家。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9.0%,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1%。
五、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稳中向好。全部工业增加值23.0亿元,比上年增长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0%,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12.6%,高技术制造业增长9.8%。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2.4%,利润总额增长19.6%;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2%,提高1.3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壮大。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有工作量建筑业企业家,比上年增加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家,增加28家。建筑业总产值.3亿元,比上年增长4.8%。
六、服务业
服务业支撑作用持续显现。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占全省生产总值(GDP)比重为53.6%,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1%。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5%,营业利润增速由负转正,增长0.7%。新兴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1.5%,其中电子商务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分别增长27.7%、22.7%和19.4%。
旅游复苏提振有效。接待国内外游客5.7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亿元,分别恢复至上年水平的61.5%和54.3%。A级旅游景区7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13家,新获国家评定1家。星级饭店家,旅行社家。旅游度假区46家,其中,国家级5家,新获评1家;省级41家。旅游新业态积极打造,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67家,省级康养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25家,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家,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13家。威海荣成市、临沂沂南县、烟台蓬莱区、德州齐河县、济南章丘区获评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邮政电信加快发展。邮电业务总量.8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其中,电信业务总量0.1亿元,增长24.4%;邮政业务总量.7亿元,增长38.4%。快递业务量41.5亿件,增长43.7%。光缆线路总长度.1万公里,增长9.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2万户,比上年末下降5.1%;移动电话用户.1万户,增长1.1%。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5部,比上年增加0.4部。(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万户,新增.5万户。
交通运输平稳回升。铁路、公路、水路共完成旅客运量3.0亿人次,比上年下降55.9%;货运量30.9亿吨,增长1.1%。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16.9亿吨,增长4.9%。年末机动车保有量.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9.8%。其中,汽车.4万辆,增长8.6%;新能源机动车41.9万辆,增长22.3%。
七、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体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3.6%。三次产业投资构成为2.3∶31.3∶66.4。重点领域中,民间投资增长6.9%,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3.9%,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7.6%,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为51.9%。新兴产业投资加速,“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8.7%,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1.3%,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1.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8.1%和8.4%。
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房地产开发投资.5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住宅投资6.4亿元,增长9.4%。商品房施工面积.9万平方米,增长5.3%。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万平方米,增长5.3%。商品房销售面积71.7万平方米,增长4.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04.7万平方米,增长4.2%。商品房销售额65.6亿元,增长7.7%。其中,住宅销售额.6亿元,增长8.9%。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4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4.1%。
八、消费市场
消费市场加快复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亿元,基本恢复至上年水平。其中,餐饮收入3.1亿元,比上年下降6.2%;商品零售.9亿元,增长0.8%。城镇零售额.8亿元,下降0.3%;乡村零售额.2亿元,增长1.4%。
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新兴消费高速增长,智能家电和音像器材、新能源汽车比上年分别增长1.6倍和49.1%,能效等级1、2级家电商品增长80.8%。品质消费渐成趋势,限额以上体育娱乐用品、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9.3%和13.4%。
线上市场快速拓展。实现网上零售额.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亿元,增长17.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8%,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
九、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逆势增长。货物进出口总额9.4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出口.8亿元,增长17.3%;进口.6亿元,下降4.1%。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7亿元,增长19.2%;纺织服装出口.4亿元,增长19.9%;农产品出口.4亿元,增长1.9%。
利用外资增长迅速。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家,比上年增长21.6%;实际使用外资.5亿美元,增长20.1%。其中,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37.8亿美元,增长11.0%;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4亿美元,增长26.1%。
对外投资合作更加深入。实际对外投资.3亿元,比上年增长36.2%。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4亿元,下降17.9%。新签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个,合同额.8亿元,占全省的91.9%。
“一带一路”融合发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2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出口3.5亿元,增长18.2%;进口4.7亿元,下降1.6%。实际对外投资.1亿元,增长16.8%。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9亿元,占全省的59.0%。
十、财政金融
财政支出保障有力。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亿元,比上年增长0.5%。其中,税收收入.6亿元,下降1.9%,占比为72.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2亿元,增长4.6%。其中,民生支出占比为79.4%。
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亿元,是上年的1.5倍,增量创历史新高。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比年初增加10.5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6亿元,增长13.4%,增加.0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4亿元,增长9.6%,增加.3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亿元,增长12.2%,增加.3亿元,其中,普惠小微贷款余额8.8亿元,增长40.1%,增加.3亿元。
资本市场韧性增强。年末上市公司家,新增29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家,股票总市值3.5万亿元。“新三板”、齐鲁股权交易中心、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分别为家、家和家。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家,比上年增加家;管理基金规模.7亿元,增长19.9%。
保险业平稳发展。保险保费收入.5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亿元,增长7.3%;人身险保费收入.3亿元,增长7.6%。承担各类风险责任金额.2万亿元,增长31.7%。支付各类赔款与给付.5亿元。农业保险保费收入44.1亿元,增长22.4%,为1.2万户(次)农户提供9.7亿元的风险保障。
十一、民生保障
居民生活质量持续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元,比上年增长4.1%;人均消费支出元,增长2.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3.3%;人均消费支出21元,增长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5.5%;人均消费支出元,增长2.9%。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其中城镇、农村居民分别为37.3平方米和43.4平方米。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城市建设完成投资.7亿元,比上年增长9.3%。新增城市地下综合管廊74.6公里,设区市新增海绵城市面积平方公里。新建改造修复城市污水管网.8公里,设区市建成区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部通过“长制久清”评估验收。累计建成运行城市污水处理厂座,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80万吨/日;建成运行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场)座,新增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1.5万吨/日。新增城市(县城)清洁取暖面积.5万平方米。设区市新增城市公共停车位3.6万个。
社会保障逐步健全。年末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含生育保险)、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万人、.3万人、.1万人和.1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4万人和.5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8元。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每人每月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标准由人均不低于元提高至元。医保电子凭证激活人数及开通应用定点医药机构分别为.1万人和4.7万家。跨省和省内异地医院家。失业保险金标准平均增长10.0%,1至4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平均增长3.2%。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3万人,月人均保障标准元,比上年提高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万人,月人均保障标准元,比上年提高元。养老机构3处,养老机构床位39.2万张,比上年增加3.7万张;护理型床位17万张,建有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处、农村幸福院处。
住房条件日趋改善。棚户区改造开工14.8万套、基本建成20.4万套,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5.1万户,筹集公租房套。开工改造老旧小区个,惠及居民50.8万户,住房公积金缴存.9亿元。
安全事故形势稳定。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上年分别下降38.0%和38.4%,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十万人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40,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1.13,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
十二、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完成配套幼儿园整治0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所,新增学位30.1万个。普通中小学56人及以上大班额实现动态清零,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5%。新补充中小学教师4.2万人、公办幼儿园教师0.6万人,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专任教师分别为45.4万人、30.5万人和14.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4.9万人,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12.5万人。新设立6所高职(专科)院校,成立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高校新增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门。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金牌39枚、奖牌53枚,金牌数和奖牌数全国“双第一”。
文化事业产业全面繁荣。成功举办旅游发展大会暨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第四届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年末广播人口、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9.45%和99.59%。城市、县城和乡镇影院家,票房10.0亿元。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个,艺术表演场馆93个,博物馆个,公共图书馆个,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个,美术馆55个,文化站个。出版各类图书82种,报纸83种,期刊杂志种。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分别为17个和个。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分别为项和项。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处和1处。在全国第四批博物馆定级评估中,99家博物馆成功晋级。
卫生健康质量提升。年末医疗卫生机构8.5万所。其中,医院2所,比上年末增加25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1万所,增加0.1万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中医药综合服务区设置率分别为91.7%和94.2%。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69元提高至74元。累计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3.1万个,签约居民.4万人。个国家集采药品平均降价60%以上,39个省级集采药品平均降价67.3%;国家集采冠脉支架平均价格从1.3万元降至元左右,5类省级集采高值医用耗材平均降价66.0%。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举办第十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赛事活动项次,参与总人数达.6万人次;举办线上线下各级各类马拉松活动44场,参与56.3万人。省、市、县、乡各级体育社会组织个,新增8个;村级体育总会个,新增1个。农村健身设施覆盖率超过95%。年度全国最高水平比赛获金牌54枚。
灾害防御水平增强。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次,人工作业增加降水4.97亿立方米,减少雹灾损失4.51亿元。妥善应对显著性有感地震26次。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全省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相关数据将通过《山东省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进行公布。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5.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一是指辖区内年营业收入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房地产业等行业。二是指辖区内年营业收入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6.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
7.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8.软件业务收入统计范围:一是在我国境内注册(港澳台地区除外),主要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且主营业务年收入万元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软件企业;二是在我国境内注册,主营业务年收入在万元以上,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且该收入占本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0以上的独立法人单位;三是在我国境内注册,主要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的企业或其集成电路设计和测试的收入占本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0以上,且主营业务年收入万元以上的独立法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