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机电产品 >> 机电产品资源 >> 李志传国内国际双循环如何因势利导经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李志传/文今年5月以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相继提出并不断强调、完善“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大背景下、主动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高水平开放条件下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国际大循环”:中国特色的出口导向政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但是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中国仍面临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的问题[1]。鉴于在实践中实施进口替代战略[2]的国家鲜有成功的案例,而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实施出口导向战略[3]的国家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为促进经济增长,中国采取了引进利用外资、发展加工制造业、刺激出口、积累外汇储备、进口设备和技术进而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模式。以四大经济特区为基础,年中国开始实施沿海开放战略。因资金来源与产品市场都在国际市场,这在当时被称为“两头在外,大进大出”。这种被称为“国际大循环”的中国特色的出口导向战略以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沿海发展战略”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逐渐扩大的市场等条件支持下,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成为重要的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量承接国际上以轻纺产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确立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地位;进入90年代,中国抓住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的机遇,促进了机电产业的发展和出口,实现了从以初级产品为主向以制成品为主的根本性转变。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为中国实施“国际大循环”和“沿海发展战略”添加了新的动力。年,中国正式加入WTO,改革开放进入新的时代。通过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国重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成为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困扰中国的主要问题。一是外汇储备不断积累,从不足转向充裕。年中国外汇储备突破亿美元,年突破0亿美元,年达到3.99万亿美元的高峰,稳居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位置;二是中国贸易规模、吸引外资规模快速膨胀,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大国。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年中国进出口商品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年流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达亿美元,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资流入国。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个国家和地区的家境外企业开展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亿美元,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三是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此后几年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年,中国GDP总量接近百亿人民币,占全球的比重达到16%。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国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此后连续多年稳居第一。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世界的份额达到30%,是目前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4]。总而言之,“国际大循环”战略及FDI的流入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创造就业、贸易扩张、技术升级以及推动经济增长[5]。
对外开放是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正确选择,通过实施“国际大循环”战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但是,这一战略的实施,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经济增长在较长时期内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一度超过80%;年,中国进出口依存度达到64.2%、出口依存度达到35.4%的峰值。而且在投资中,FDI一直占有相当高的比重。二是在实施“国际大循环”战略时没有顺势推进一些重要领域的改革,调整的代价越来越高。在不可贸易品领域,主要表现为服务业等开放不足,导致金融、电信、物流、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领域缺乏创新和竞争能力,难以充分满足人民的实际需要;在贸易品领域,通过人为控制能源、汽车及一些日用消费品的关税和国内税费,造成国内外价差悬殊,大量消费需求转向海外。三是成本与收益不完全对等。国际大循环按照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配置资源和市场,通过消耗国内的劳动力、原料、能源等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因不掌握核心技术,中国的企业和工人只得到有限的加工费,而跨国公司获得大部分收益。四是对国有企业和外资的过度激励抑制了私营企业的发展空间。对外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的政策尚未出台,各地至今仍普遍给与外资企业税收、用地等优惠政策。即使在加入WTO以后,中国依然保持对国有部门的行政干预,通过排斥竞争强化其在国内市场的垄断或寡头地位,进而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导致在一些重要的领域国企规模更加庞大,国进民退趋势明显。民企的预期受挫、信心不足已成为影响投资、进而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全球经济失衡是年前后国际经济领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