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机电产品 >> 机电产品发展 >> 湖北省咸宁市科协科创中国为企纾困精准
湖北省咸宁市科协申报“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以来,立足市域特色和本土产业链条特点,以“科创中国”平台促进供需对接、会地合作,以创新人才供给方式为抓手加快融合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精准滴灌”,及时为企业创新发展纾困解难,助力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为咸宁自主创新道路探索出更高效合理的特色发展路径。
前瞻引领,打造精准赋能平台
一是突出导向思维,通过“科创中国”加强企业供需对接。咸宁市科协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聚焦大健康、智能机电两大重点产业,在全市范围开展调研摸底,了解两大产业面上情况、科技创新情况、技术瓶颈及创新需求,广泛动员全市各园区、学会、企业注册使用“科创中国”、“科创湖北”等融通平台,建立企业需求“问题库”,共收集企业技术需求60余项,并及时上传“科创中国”平台。建设咸宁市科技资源共享与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成服务咸宁企业的融通平台,该平台试运行中,已收录各类企业需求余项。
二是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通过“会地合作”深化产学融合。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紧盯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与国家级学会、省级学会专家的联系和精准对接,咸宁市科协与中国药学会、中国化学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联合制定咸宁市“科创中国”一市一业服务方案,列入上级重点项目建设名单。年11月,“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院士专家咸宁行暨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成功举办,院士、专家围绕大健康产业主题作主旨报告,深入14家企业实地指导,就企业需求、地域产业需求进行座谈,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给予指导帮助,加强后续跟进,深化科研合作。三是坚持扬优势、补短板,通过引进院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咸宁市科协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和光谷大走廊建设等新形势新机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巧妙发力、用力、助力、借力,邀请院士专家指导帮助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探索通过“双聘”、直接引进等方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咸宁市转型发展蹚新路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目前,咸宁市智能机电产业集群建设中,4家企业被认定为年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大健康产业研究院已经市级审批通过,拟打造成全省唯一生命健康研究院。精准滴灌,上下联动促转化通过模式创新,科技创新平台的效能不断显现,湖北香城智能机电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本地企业纾难解困,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渠道。
一是打造企业“技术外援”,实现一站式服务。围绕咸宁工业基础薄弱、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少、企业研发风险高、引进—消化—吸收的线性创新范式难以奏效等问题,湖北香城智能机电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入市场,针对企业需求、为企业个性化定制技术解决方案、提供高校资源,帮助企业顺畅运转,成为企业的“技术外援”,为咸宁市机电产业集群家企业提供技术改造和科技研发服务,已为集群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余项,与40余家企业签订研发合作合同,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数亿元。
二是打造“1+1+1”人才团队模式,提高转化效率。研究院项目团队实行“1+1+1”建设模式,即1名外聘专家,1个项目带头人,建设1支项目团队。项目团队由项目带头人灵活组建,研究院提供配套人才、项目、研发场所、仪器设备及科研经费。项目验收完结后,研究院根据项目成果分配收益,给予项目团队项目奖金,奖金按约定比例分成。研究院现建成8个核心项目团队(高效节能电机、智能控制、机器人视觉、工业物联网、智能检测装备、激光应用、智能医疗装备、基础理论研究团队)。另储备了机械设计、软件开发等5个团队,强有力的保障企业整体运营。
三是打造成果转化服务机制,实现多方互利共赢。促进企业需求与科研成果无缝对接,为科研人员提供研发、试制、孵化等条件,助力科研产品加速熟化,继而推向市场,实现社会发展、企业盈利、高校育才的目标。研究院通过对检测与传感、先进控制、人工智能等自动化生产线核心技术进行技术攻关,自主研制出节能高效砖茶自动化生产线,整条压制线集称茶、蒸茶和压制于一体,自动化程度高,出砖速度快,人工由18人缩减至4人左右。目前砖茶自动化生产系列设备已在赤壁赵李桥茶业,赵李桥茶厂、大德和茶业等多家企业应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数百万元。柔性引才,注入创新创造活水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好人才发展“生态链”。坚持高校、园区、产业三者有机融合,形成“产学研互动的人才生态链”,使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为产业和社会提供实用化人才。围绕产业人才技能提升,举办科创专家助力咸宁产业发展培训营,年上线专业技术讲座12期,服务技术人员5.5万余人次。智能机电产业研究院运用“为我所用,用有所获”策略,实施五种不同人才合作模式,分别为全职员工、兼职研究员、外聘专家、项目伙伴、联培研究生。全职员工确保企业常规高效运行,兼职研究员承担承揽的相应项目研发,外聘专家帮助企业决策和解决疑难杂症,项目伙伴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的共同体,联培研究生实现深度产教融合。
二是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提高人才落地实效。围绕高层次人才引进,相继举办“南鄂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南鄂英才”高层次人才项目评审、院士专家咸宁行等活动,邀请黄璐琦、刘仲华等44名专家来咸宁开展技术指导和项目成果对接,引进领军型人才20余人,签订项目意向落户协议30个,推动湖北科技学院与中国药学会、中国化学会等4家全国学会签订合作意向书。组织全国有影响力的6家人才中介机构上门服务,协调16家省内高校精准推介,为三赢兴等重点民营企业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30余人。赤壁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引进专家团队成立项目公司,精准服务企业,探索打造产学研合作的精准服务平台,自年10月至今,共吸引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5个教授团队带项目落户赤壁,投资创办了3家科技型企业。
三是创新人才使用模式,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在赤壁高质量发展研究院进行试点,探索构建“双平台双保障”引才模式,打造专业人才精准服务平台。双平台体现在既坚持产学研融合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又坚持市场化运营注册研究院公司;双保障体现在既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保障科研人员基本生活,又以项目分成提升科研人员待遇。截至目前,高研院拥有各类专业人才达到40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11人。
下一步,咸宁市将按照中国科协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要求和中国科协三年行动方案,结合咸宁市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与湖北挂点工作组、省科协对接联系,从融通平台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推进“科创中国”咸宁试点建设,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更大力度创新。
来源:湖北省咸宁市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