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机电产品 >> 机电产品介绍 >> 半导体设备零部件行业全梳理
1.半导体零部件、模组的分类?每个分类国产化的情况?难度的排序?
零部件分类:
模组件:分为EFEM(传送模块)、传送腔体、反应腔体,还有部署设备(气柜、电柜)、清洗组件、冷却组件(CM)。
零部件:
1)金属件:一般包括铝锭(纯铝,用作腔体)、不锈钢(用作骨架)、铝合金为原料制作的产品,目前国产化率最高。
2)非金属件:陶瓷件、石英件、石墨。
3)气柜:主要用世伟洛克的产品;其中的气体管路等配件主要用的SMC、VAT的产品。气柜产品有的是厂家自己制作的,有的是委托下游厂商制作的,例如富士金、VAT、UCT。
4)仪表类:主要是流量计,目前主要用SMC和日本津市的多一些。
5)射频电源:主要用的MKS产品。
6)阀门:主要用的VAT和SMC,VAT的产品是用的最多的,国内也是用这两家多一些。但是应材的产品是自己定制的,不采用现有的模块。
7)泵:常用的就是德国普旭和爱德华,爱德华用的是最多的。
8)管路连接:与气柜连接的管路主要是四家的产品,MKS、VAT、UCT、富士金。
国产化进度:目前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设备厂商都是用的上面这些厂商的产品,很少用国内没有认证的零部件产品。除了金属加工件这种常见的产品外,其他的气体管路、气柜、仪表、电源、阀门、泵之类的,都是用的国际大品牌。
难易程度:
1)非金属类产品加工是难度最大的,交期最长可能8~10个月。例如石英件、陶瓷件的加工等,可能都是以国外为主。国内的大和热磁,目前是国内用的最多的。
2)其次是配置类,基本上都是被国外所垄断,包括精度高一点的各种流量计,这些东西是被国外垄断的,交期也非常长,有时还涉及到一些政治因素。
3)第三是气柜模组部分。
4)最后是金属加工的部分。
2.模组和金属加工的生产模式?
模组部分生产模式:其中EFEM模组,国内用的最多的品牌是日本RORZE的;传输模组的部分都是靠设计,通过仿制应材、LAM等产品,之后自己研发一部分,定制产品委外制造;气柜也根据自己的工艺去设计,当然也会参考一些国外的设计,通过委外厂商(VAT、UCT、富士金等)进行定制。
3.现在全球有哪些大的企业,国内的情况又是怎么样?
(1)机加工部分,金属加工这一块基本上都是国内制造的,通过国内一些大的机加工厂,像富创、富士迈、托伦斯、靖江先锋、晶盛机电等,他们本身业务都是以相关的半导体设备零部件机加工为主。这一块不是瓶颈。
(2)流量计、仪表、射频电源、阀门、泵等产品,目前还没有国内厂商进入设备中,都是用的现有的世伟洛克、富士金、SMC等这几家的产品。国内的半导体零部件生产厂商,富士迈、北方华创、沈阳富创、晶盛机电、先导智能等,用的都是从这些品牌采购原物料进行二次组装的动作。
(3)零部件整体的国产化率,估计不会到20%。除了机加工件、一些陶瓷件和石英件的加工之外,其他部分基本上都是这些国际的大品牌占据市场。目前国内替代的只有一款,就是北方华创旗下的七星的流量计,会用在华创自己的设备上。气体厂商都没用七星的流量计,没有被市场认证,所以没有人敢随便用。
4.对比国内厂商,富创、富士迈、靖江先锋、托伦斯、大和热磁等,他们的业务情况?
对于一个金属零部件企业,需要有自己的机加工厂、钣金厂(做烤漆和喷砂)、表面处理厂(清洗、电镀等)。
(1)技术对比:这几家厂商的加工方式差不多,都有自己的机械加工和表面处理技术,富创、富士迈有钣金技术,托伦斯、靖江先锋还有没钣金。机加工这部分除了工程师能力技术外,还和加工设备精度很相关,这直接决定了零部件的精度。目前做得最好的是富士迈,靖江先锋、托伦斯和富创都是从富士迈挖的人,富士迈的设备也都是买的日本、德国的高精度设备,单台都是上千万的价格。
l富士迈是台资企业,在中国台湾的母公司是京鼎精密,产品主要是供应给应材的,精密加工每年出货腔体在多颗,目前年销售额大概有20多亿元。
大和热磁主要做石英件加工,目前国内半导体设备厂商用的比较多的是他们家的。
UCT做气体管路和焊接产品比较多,按照定制的要求对管路进行弯折和不锈钢管的焊接等。
(2)技术差距:国内这几家公司主要区别是加工工艺和精度部分,只要有带密封性质的腔体和管路的部分对工艺是最关键,目前这几家公司在工艺上有点参差不齐。例如要加工一个两米多的腔体,这几家做都没有问题,只是在加工精度上不一定能达到真正的设计要求。富创对标的是富士迈,整合能力比较强;靖江先锋、托伦斯也一样,但是没有钣金厂。
(3)客户分类:大部分都是国内的客户,富创代工了一部分应材的业务。靖江先锋和托伦斯主要服务泛半导体行业,包括光伏和半导体,光伏设备要求没那么高;富创精密集中在半导体领域。
5.机械加工的难度在哪?有什么技术壁垒吗?
(1)机加工难度主要是在精度加工和一些大尺寸加工,受限于加工的设备,尺寸越大,设备厂商可能没办法增加资金投入去进行加工。精度受限于机加工设备,德国和日本的机房精度都很高,所以在精度上是有差异的。要是做应材的订单,基本上国内的一些设备很难做成,良品率非常低。
(2)除了跟机台有关系,跟公司的工程师的技术能力也有关系,设计加工的工艺要反复摸索,要有技术经验。
*不良率就是指加工尺寸精度上不达标,比如表面粗糙度、加工尺寸等,需要达到小数点两位数;还有弧度、表面粗糙度、加工精度这三方面达不到图纸的技术要求。
富士迈的良率基本上都在90%。富创的良率在20~30%,产线有黄单,意味着这个加工件有异常。富创的产品分两部分,一等的做的比较好的部分直接给美国客户了;二等的稍微差一点的可能自己组装,组装之后供给国内客户。靖江先锋跟托伦斯,做了一部分光伏设备的零部件,主要面向国内客户,不会要求那么高,所以比较容易达成要求。
6.表面处理难点在哪?
主要难点就是表面处理,比如做阳极处理镀膜类的工艺,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