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机电产品 >> 机电产品市场 >> 铂科新材研究报告新能源领域景气高企,磁粉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航证券,邓轲)
一、公司介绍
1.1发展历程
铂科新材为金属软磁粉芯领域龙头企业,身处多个景气领域上游。铂科新材的前身为铂科有限责任公司(铂科有限),由杜江华、郭雄志于年9月共同出资设立。铂科有限于年6月30日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于年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SZ)。铂科新材是经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通过对金属软磁粉核心技术及应用、金属软磁粉芯压制技术工艺及应用和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的掌握,具备了完整的金属软磁粉、金属软磁粉芯及相关电感元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一体化产业链。
基于自主创新,公司完全掌握了铁硅、铁硅铝等粉末研发、制造、绝缘,成型的整个金属软磁粉芯全制程体系及核心技术,并具备行业领先的气雾化喷嘴技术。公司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变频空调、光伏发电、UPS、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众多高景气领域。通过在技术、应用、市场等方面的多年积累,公司具备了同客户及用户协同发展的能力,并与ABB、华为、格力、美的、比亚迪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厂商开展了广泛的技术和市场合作;
公司目前下设惠州铂科、铂科实业、成都铂科及河源铂科四家全资子公司。公司以惠州生产基地为核心,近年来随着下游需求的高度景气,业务经营逐步向外拓展,河源基地的建设将助力公司开启新一轮的产能增长。惠州铂科为公司的主要生产基地,主要从事金属软磁粉、金属软磁粉芯及相关电感元件产品的生产,其自主掌握铁硅等金属粉芯磁材从粉末研发、制造、绝缘,到成型的全制程体系;铂科实业主要从事金属软磁粉的生产与销售及租赁业务;成都铂科主要从事磁性材料、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及有色金属合金销售;河源铂科为公司可转债项目实施主体,公司计划使用3.47亿元募集资金向河源铂科进行增资以实施金属软磁材料扩产项目,未来公司产能将按战略规划稳步扩张。
1.2主营业务
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从事金属软磁粉、金属软磁粉芯及相关电感元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电能变换各环节电力电子设备或系统实现高效稳定、节能环保运行提供高性能软磁材料、模块化电感以及整体解决方案。凭借着行业领先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铂科新材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实现了金属软磁材料的国产优势,目前已掌握了2-50微米的金属粉末制备工艺,构建了5kHz-2MHz的金属软磁粉芯产品体系。
公司始终以终端应用需求为导向,自年推出“铁硅一代”磁粉芯(NPF系列)后,便逐步升级完善产品线,十余年间公司先后完成了四代金属软磁粉芯产品的研发及应用推广,于年推出了行业领先、超低损耗的“铁硅四代”磁粉芯(NPX系列)。此外,公司于年推出全新铁崔系列产NP磁水损耗R为电源硅时代的新磁性材料,NPC系列在提升直流叠加特性的同时优化了磁芯损耗,为电源模块节省铜线、提升效率做出积极贡献;
分类别来看,公司产品主要包括金属软磁粉(制造金属软磁粉芯的核心材料)、金属软磁粉芯(电感元件的核心部件)、电感元件及芯片电感产品:金属软磁粉是指含有铁、硅及其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的粉末,其成分、纯度、形貌等关键特性决定了软磁材料的性能。公司生产的金属软磁粉主要有铁硅软磁粉、铁硅铝软磁粉、铁硅铬软磁粉和片状铁硅铝粉末;
金属软磁粉芯是电感元件的核心部件之一,是由被有机物或无机绝缘剂包覆的铁磁颗粒通过粉末冶金技术压制而成的磁芯元件。公司生产的金属软磁粉芯主要包括铁硅软磁粉芯、铁硅铝软磁粉芯以及铁镍软磁粉芯,是由符合性能指标的金属软磁粉采用绝缘包覆、压制、退火、浸润、喷涂等工艺技术所制成的磁芯。通过对各类应用领域所需的磁性材料性能的深刻理解,公司针对不同应用领域进行磁粉芯的研制、开发,形成了多个系列磁粉芯产品;
电感元件是用(绝缘)导线绕制成一定圈数的线圈,线圈内插入磁性材料所构成的电子元件,由金属软磁粉芯制成的功率电感元件是高频电能变换设备中的核心元件。电感在电路中主要起到储能、滤波、振荡、延迟、限波等作用,此外还有筛选信号、过滤噪声、稳定电流及抑制电磁波干扰等作用。公司以金属软磁粉和金属软磁粉芯的技术研发创新为基础,同时结合电力电子技术,以提供多种电感元件应用解决方案,可应用领域包括光伏发电、变频空调、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UPS(UninterruptiblePowerSupply)、通信电源及储能电站等领域;
芯片电感:基于在金属软磁粉末制备技术、成型工艺及电力电子方面的技术积累,公司采用独创的高压成型结合铜铁共烧工艺,于年成功研发并向市场推出了芯片电感产品,并在年推出了多个芯片电感系列料号,实现了小批量生产和交付。芯片电感起到为芯片前端供电的作用,相比主流的铁氧体材质电感,金属软磁材料电感具备更高的效率、小体积、更好的散热效果、低电磁辐射,及能够响应大电流变化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服务器、通讯电源、GPU、拉源模组、笔记本电脑、矿机等领域。年6月,公司与英飞凌签署系统开发合作伙伴协议,共同开发、设计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的系统解决方案,并在推广和销售环节开展更为密切的合作。随着产品的持续升级迭代和市场认可度提升,公司将加快产品自动化生产线的布局,未来芯片电感产品有望为公司增添新的业务增长极。
1.3财务数据
公司近年来业绩增速稳健,终端新能源需求高景气拉动。至年间,公司营收CAGR达21.0%,归母净利润CAGR达14.8%,整体业绩维持高增速。公司产品下游消费领域主要包括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变频空调等节能领域,年公司营收同比略微下滑4.4%,主要受下游光伏行业的政策补贴退坡影响,因此光伏行业上游供应商经营业绩也受到部分牵连。随后,公司产品产销量受公司自身产能扩张及下游新能源车等行业需求高增速拉动而逐年攀升,营收实现加速增长。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主要由于公司产品盈利性受原材料成本抬升而略微下滑,以及计提股权激励费用所致。从公司近两年部分下游应用领域的产品营收同比增速来看,光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以及UPS领域的产品营收均维持高增速,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汽协、中国充电联盟数据,H1我国光伏发电装机量/新能源汽车销量/公用充电桩增量分别同比增长约%/%/%,旺盛的终端需求大幅拉动了H1公司产品在光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领域的营收(分别同比+84.8%/+%);
金属软磁粉芯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产品整体盈利能力较为稳定。近年来公司金属软磁粉心宫权口儿书一件营收占比分别为1.85%和1.。云14%的区间,虽然合金软磁粉和磁性电感元件营收占比分别为1.85%和1.75%。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在近年来维持在33.9%至42.2%的水平,销售净利率维持在16.6%至21.4%的区间,虽然自年公司产品盈利性达到高位后在近年来呈现出下滑趋势,但随着原料价格波动趋于平稳及公司内部管理,整体盈利能力相对稳定。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下滑至33.9%(同比-5.1pcts)主要受到铁、硅等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公司通过持续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工艺改进、技术革新以及设备自动化等方式来降低成本,以抵御成本端价格波动。H1公司销售毛利率回升至35.7%,盈利性改善主要得益于产能扩张下规模效应降本增效、全新铁硅系列产品NPC销量增长改善产品结构以及终端需求景气度的持续向好;
近年来公司费用管控能力出色,三项费用率由年的11.4%逐步降低至年的8.5%左右,研发费用率在近年来维持在6%左右的水平。近年来三项费用率的降低主要由于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降低,管理费用率下降主要由于公司规模效应逐步体现;销售费用率于年下降1.39pcts主要系公司于年根据新收入准则规定将运输装卸费作为合同履约成本计入主营业务成本所致。
1.4股权激励
通过股权激励计划调动员工积极性,加强团队梯队建设。为健全研发人员培养的长效机制,公司通过培养内部人才并合理吸收外部优秀研发人员,并合理使用股权激励制度,加强研发团队梯队建设,建立更高水平的研发队伍。公司股权激励情况概况如下:股权激励草案计划授予限制性股票占当时总股本的1.91%。公司于年2月公布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拟向激励对象授予不超过万股限制性股票(其中首次授予.57万股/预留4.43万股),约占当时公司股本总额5,万股的1.91%;相关总费用预计为万元,计划分4年摊销,其中至年预计分别摊销.51、.77、.12、71.05万元;
因派发股份股利,调整激励计划股份数量。据公司年12月31日公告称,鉴于年年度权益分派方案已实施完毕(以公司总股本5,万股为基数,向车轻主全体股东每10股派2.8元人民币现金,同时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8股),对于股权激励计划进行调整,将已首次授予但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调整为.4万股,i预留都才双里润证力价格为20.42元/股。
三年激励计划,业绩考核目标清晰。该股权激励分年、年、年三年授予,授予比例分别为30%/30%/40%。该激励计划的解除限售条件包括公司层面和个人层面考核要求。1)公司层面要求:年营业收入不低于6亿元,或净利润不低于1.2亿元;年营业收入不低于7亿元,或净利润不低于1.4亿元;年营业收入不低于8亿元,或净利润不低于1.6亿元。2)个人层面要求:在公司层面业绩考核达标的情况下,对于个人绩效考核激励对象结果划分为A、B、C、D、E五个档次,对应标准系数分别为%、%、80%、50%、0%,激励对象当年实际可归属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上年度绩效考核结果对应的标准系数×当年计划归属的限制性股票数量;
据公司年6月公告,第一个归属期首次授予已落地。1)公司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达到7.26/1.20亿元,已达到目标值。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归属结果:①激励对象人数为人。②拟归属股票数量:56.4万股,占目前公司总股本的0.54%。③归属股票已于年6月23日上市流通。2)据公司公告,年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确认的费用总额为.9万元。随着股权激励计划的逐步推进,公司团队凝聚力进一步提升。
1.5募投项目
IPO项目助推高性能软磁产品产能扩建,加速公司研发中心建设。年公司IPO募集资金3.3亿元,以用于“高性能软磁产品生产基地扩建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流动资金补充:1)投资2.04亿元用于“高性能软磁产品生产基地扩建项目”,以助力惠东基地新增吨高性能软磁广+)21年结而并达产:2)吨、金属软磁粉芯吨及电感无件o叫rt,项信中心的升级建设,并通过引进投资万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致力于研发中心的升级建设,并通过引进优秀的技术人才,加强与科研院校的技术合作,提高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能力,该项目已于H1完成建设;3)剩余的万元募集资金用于补充与主营业务相关的运营资金;
借力自有资金及可转债项目,惠东+河源基地磁粉芯产能快速扩张。截至年年底,公司具备2.5万吨的金属软磁粉芯总产能,公司通过推进厂房改造和生产线自动化升级改造,计划于年4月起在惠州惠东生产基地继续扩充吨左右的产能,总体计划于年达到3万吨以上的金属软磁粉芯总产能。公司于年3月成功发行可转债项目,拟使用3.47亿元募集资金于河源基地新增00吨金属软磁材料产能,并配置相应的配电、品质检测、环保、物流运输等设备,项目建设期3年,整体产能将在建设期陆续释放。该项目已开工建设,公司表示将争取尽快实现部分产能,力争在年左右实现5万吨的金属软磁材料总产能;
公司产能利用率及产销率均维持较高水平,项目扩产有望打开成长空间。近年来,在“双碳”和“新基建”积极推进的大背景下,公司的金属软磁产品迎来景气窗口。得益于公司的扩产计划及产品下游需求高景气,公司年度总产能、总产量及总销量在近年来均保持稳步上升趋势,业务订单较为充沛。随着下游光伏及新能源车行业需求高增,公司的产能利用率由年的/5.4%0还少学川打屈客户业绩的间销量随产量增长而逐年攀升。
随着公司产品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客户业绩的持续增长以及新客户订单的不断获得,尽管公司目前产能基本饱和,但仍无法完全满足客户的所有订单需求。因此,基于公司对未来战略布局及下游市场需求可持续增长的预判,公司持续加大对金属软磁产品生产规模及新产品研发的投资建设。在惠东+河源基地规模迅速扩张之下,公司的金属软磁产能规模将打开新增长极。扩产计划有助于提升公司竞争力并持续稳固其在细分领域的行业龙头地位,未来业绩将随产能的扩张而逐步兑现。
二、金属软磁粉芯龙头企业
2.1磁性材料分类及对比
磁性材料的应用广泛、品种繁多,是制造电感元件的核心材料,材料性能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感元件的性能。按应用类型可以将磁性材料分为软磁材料、永磁材料和其他磁性材料。软磁材料是具有低矫顽力和高磁导率的磁性材料,易于磁化,也易于退磁,其主要功能是导磁、电磁能量的转换与传输,广泛用于各种电能变换设备中。软磁材料可分为铁氧体软磁材料、金属软磁材料及其他软磁材料。其中铁氧体软磁材料的应用需求最大,经过长期的市场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金属软磁材料近年来发展迅速,在高端及大功率设备应用上占据一定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磁性材料生产大国。从磁性材料行业国际竞争格局来看,韩国、美国、日本以及部分欧洲国家在磁性材料生产方面起步较早,随着找国制造业的不断蓬勃发展,诸如日本TDK、田村电子、韩国昌星等世界领先出的术月旃生产企业纷纷将产品供应链向中国迁移,从们便使得找说昭在H前我国已建成了门类齐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规模大幅提升,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已建成了门类齐全的磁性材料产业,各类磁性材料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确立了世界磁性材料生产大国和磁性材料产业中心的地位。同时,国内磁性材料行业已呈现出一定的集中趋势,具有技术及资金优势的头部生产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其市占率也呈攀升态势;
横向对比各类软磁材料,金属软磁粉芯是大功率能量转换装置的理想选择。由于磁性元件及金属软磁材料的性能将直接决定使用它的改电路的最终尺寸,因此磁性元件的大小将是电子产品小型化的瓶颈。
对功率电感来讲最合适的磁性材料应该同时具备下列特点:1)较高的饱和磁通密度特性;2)尽可能好的高频低损耗特性以避器件发热;3)结构上必须较易实现气隙微小化、均匀化,以防止产生磁通的泄露;4)较易制作成各种特定型号的尺寸,对于大功率的应用,应易于制成大型尺寸。与各类铁氧体软磁材料相比,金属软磁粉芯作为高性能软磁材料,具有电阻率高、低磁导率、均匀微观气隙漏磁小、温度稳定性高,适合功率电感设计等特点。随着电力电子行业向高效率、高频化、高功率密度、小型和节能的方向发展,金属软磁材料的高饱和磁通密度及优异的高频损耗特性与下游行业的新需求相适应,其有望替代部分铁氧体软磁在功率电感方面的应用。
横向对比不同材料制成的磁芯,铁硅类磁粉芯的综合性能较优:1)铁镍类粉芯(铁镍50、铁镍钼)虽性能优异,但由于金属镍价格昂贵,尚难以被大规模应用;2)铁基非晶类粉芯(铁粉芯)虽具有良好的磁芯损耗与饱和特性,但雾化非晶粉工艺难度大,大批量生产与使用仍然较难实现;3)通过对铁硅粉或铁硅铝粉生产工艺的改进,现有铁硅类材料不仅展现出可以与铁氧体匹敌的高频损耗特性,而且具备了优于铁镍、铁镍钼类金属粉芯的损耗特性、突出的高频特性、较高的饱和磁通密度和优良的直流偏置特性(DCBias)。因此,公司生产的铁硅类金属软磁粉芯成为了高频大功率能量转换装置的较优选择,其应用空间有望随下游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拓宽而变得更为广阔。
2.2产业链及相关政策
铂科新材的主营业务包括金属软磁粉、金属软磁粉芯及电感元件等产品,公司产品所处行业为电感磁性材料行业。从公司产品在产业链的所处位置来看,其处于电感磁性材料产业链中游,上游为铁、硅、铝、铜等原材料,下游主要为各类电力电子技术及电能变换设备应用需求,包括光伏发电、变频空调、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电站等;
从政策导向方面来看,公司所涉及的磁性材料和电子元件行业均为我国长期鼓励和支持的产业。1)金属软磁粉芯凭借其温度特性良好、损耗小、饱和磁通密度高等优良特性,能够更好地满足电能变换设备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频化的要求,受国家相关行业政策的双1H六)析滤(直流变成直流)、变频(改变供电的能、以适1ti级)-活直流)、逆变(直流变成交流)、斩波(直流变成直流)、变频(改变供电频和智能控制等,能够使电网的工频电能最终转换成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电能,以适应各种用电装置的需要,具体应用涉及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各个环节,应用领域宽广,一直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因此,在国家政策导向之下,公司所处的行业具备了良好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2.3行业壁垒及企业竞争优势
电感磁性材料行业具备一定的准入壁垒,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由于电感磁性材料下游应用广泛,需求变化较快,电子元件的迭代需求对供应商的市场反应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电感磁性材料需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或客户要求来进行的创新和各项性能指标的突破,这要求企业在技术研发、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具有充足的技能储备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因此,技术研发壁垒、解决方案壁垒、客户认证壁垒和规模壁垒是电感磁性材料行业的主要进入壁垒:1)新进入者通常缺乏多年的资金、人才、研发投入和生产经验的积累,很难建立完整的核心技术体系,因此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研发壁垒;
2)针对不同客户提出相应的完整解决方案需具备成体系的定制生产模式,这点对新进入者来说通常具有较高难度,因此存在解决方案壁垒;3)由于客户通常会对磁性材料产品的性能工艺及供应商的供货能力提出严格要求,一般需对供应商进行长时间的评估与合作,并且一旦确定供应商后出于时间成本、供应商更替风险等考虑,通常会保持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使该行业具备较强的客户认可壁垒;4)新进入者的规模往往较成熟企业更为有限,缺乏技术储备及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会使产品单位生产成本较高,新进入者便很难在短时间内提供性能指标优异的批量化产品,因此产品很难获得下游客户的认可,从而面临较高的规模壁垒。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技术研发壁垒、解决方案壁垒、客户认证壁垒和规模壁垒使电感磁性材料行业具备」牧同的任八)l的音负压力。而行业先发优势、技术研发优备较强的先发优势,反之加大了新进入者的竞争压力。而行业先发优势、技术研发优势、协同优势、用户优势等多方竞争优势能有效维系行业内现有头部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和领先地位,像铂科新材这样的企业能在金属软磁粉芯新产品的开拓创新、产品规模化生产和客户销售渠疸寺多力口加拍in,景气度而不断提升自身在业内的市场占有率。
2.4行业差异化竞争明显
电感磁性材料行业整体差异化竞争明显,铂科新材占据我国金属软磁粉芯龙头地位。从国际范围来看,国外领九PT亚日尽校唱的新品开发能力及领先的技术工艺。(韩国昌星)、Magnetics(夫磁〉守,欢近年来公司逐步向下游电感元件产品环节延其中,韩国昌星的铁镍磁粉芯产品居多,近年来公司逐步向下游电感元件产品环节延伸;美磁的金属软磁粉材料多为外购,且其主要目标市场在欧美,因此铂科新材与海外竞争者的磁粉芯产品及市场定位均存在差异,属差异化竞争。
国内从事金属软磁材料业务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东睦股份、横店东磁、云路股份、天通股份、龙磁科技等,其中仅东睦股份与公司业务关联度较高,其所具备的金属软磁粉芯业务相关性和产能规模都与公司较为相近,为主要可比公司。下表统计了主要软磁材料生产企业的软磁材料产量、产能及未来相关业务规划,可见横店东磁、云路股份、天通股份、龙磁科技也均具备金属软磁材料扩产计划,但生产体量仍然相对有限,上述公司的核心业务多为软磁铁氧体或非晶合金材料,与铂科新材的金属软磁粉芯产品无论在性能参数还是具体应用上均有一定差别,因此直接竞争有限,各个软磁材料细分赛道间具备差异化竞争关系;
通过对比铂科新材和东睦股份,铂科新材的产品产销较为饱满,且产品盈利性较强。从公司金属软磁材料业务体量来看,年铂科新材的金属软磁材料业务营收达7.02亿元,总产量约为2.34万吨,产能利用率较高(93.5%),主要由于下游光伏及新能源车领域高景气维持公司订单饱满;而同年东睦股份的金属软磁材料业务营收为5.06亿元,产量约为1.61万吨,产能利用率偏低(34.9%)。横向对公司历年销售毛利率,铂科新材的销售毛利率自年以来基本维持在33.9%~42.4%的区间,较高的盈利性主要得益于金属软磁材料下游新能源行业的景气持续向好,且公司的定制化产品及解决方案具备较高的附加值;近年来,年为公司销售毛利率低点,主要是受铁、硅等原材料大幅涨价影响,随后得益于规模效应及产品结构优化,公司毛利率于H1回升至35.7%。
东睦股份的金属软磁材料业务毛利率自年以来基本维持在14.4%~23.6%的区间,其业务盈利性相比之下偏低主要由于铂科新材具备的气雾化制粉工艺以及一体化产业链有效帮助产品降本增效。东睦股份的软磁材料业务毛利率有较为明显的下滑趋势,主要由于公司的产能利用率相对偏低,同时近年来原材料涨价压缩了部分产品盈利空间。
三、金属软磁应用前景广阔
“碳中和”下的能源革命催生了电源能量变换对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的应用新需求,而由金属软磁材料制备的电感元件能够顺应现代电气设备对高效率、高频化、高功率密度、小型化的需求。下游应用领域的发展对公司产品需求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公司的电感磁性材料下游终端应用具备较大的增量基础,主要领域包括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变频空调、数据中心等。以下将对各个下游应用领域对金属软磁粉芯的未来需求量及增速作出相关测算。
3.1光伏发电
光伏是公司产品主要的下游应用领域,光伏逆变器将持续拉动金属软磁粉芯需求。光伏发电符合能源转型发展方向,在能源革命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及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光伏产业已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领先地位。公司的金属软磁粉芯产品在光伏发电领域主要应用于光伏逆变器中,光伏逆变器是一种电源转换装置,其主要功能是将太阳能电池板受阳光照射时产生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并送入电网。其中,Boost升压电感和大功率交流逆变电感是光伏逆变器中的关键核心磁元件,这两种电感元件基本由高性能铁硅类粉芯材料制成。光伏逆变器作为能量传递的纽带直接与电网连接,其需求伴随光伏新增装机量的不断上升而持续攀升;
逆变器功率密度的提升有助于金属软磁粉芯应用渗透加速。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数据,年我国光伏逆变器市场中组串式逆变器市场占有率为69.6%,集中式逆变器占比为27.7%,集散式逆变器的占比约为2.7%,同时CPIA预测我国组串式逆变器渗透率有望在未来持续提升。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升级以及逆变器生产商在逆变器结构上的创新,逆变器的功率密度得到了显著提升。年集中式逆变器功率密度为1.17kW/kg,集中式电站用组串式逆变器功率密度为2.39kW/kg,且未来逆变器功率密度有进一步上升趋势。逆变器高功率化和高频化趋势将需要磁性材料具备较高的饱和磁通密度和高频低损耗特性,有助于磁粉芯在下游市场加速渗透;
新增光伏装机量及应用需求加速渗透将共同带动光伏逆变器的出货量以及磁粉芯产品需求。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为54.88GW,同比增长13.9%,光伏逆变器需求将随光伏新增装机量的增长以及存量逆变器的替换需求而持续攀升。CPIA预计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可达75-90GW,-年光伏年均新增装机量将有望达到83-99GW。根据公司生产及行业经验数据,单位千瓦装机容量平均所需铁硅金属软磁材料约为0.38kg,计算可得光伏逆变器领域对磁粉芯的需求量由2.3万吨增长至3.8~4.6万吨左右,-年磁粉芯需求量CAGR在乐观情况下为19.0%,在保守情况下为13.2%。
3.2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景气将有效支撑金属软磁粉芯的终端需求增量。由此可见,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逐步从培育期迈入发展期,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广阔,并将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公司的磁粉芯制成的电感分别应用于AC/DC车载巨源模块o充电机、DC/DC变换器中PFC、BOOST(升压)、BUCK(降压)等电据中汽协数据显示,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8万辆和.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6%,新能源车行业高速发展下未来市占率将持续提升。我们预计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在-年保持约39.0%的年均复合增速,随着新能源车产销量的高速增长,电源模块的需求增长将大幅拉动金属软磁粉芯的需求;
桩车增量比失衡之下,充电桩配套需求将为金属软磁粉芯带来需求增量。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能源供给装置,是不可或缺的配套设备,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的发展能够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便利程度,从而推动市场进一步扩容。公司金属软磁粉芯制成的高频PFC电感等应用于充电桩的充电器上,起到储能、滤波作用。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年我国新增充电基础设施.3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同比增加91.6%,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同比上升%;截止年1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万台,对比同期全国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来看,充电桩的建设仍有望加速渗透,从而拉动金属软磁粉芯需求。基于当前桩车增量比为1:2.7,我们假设该比例随充电桩普及程度上升而不断增大,预计-年我国充电桩增量CAGR为69.5%;
3.3变频空调
变频空调市场规模将随家用电器节能减排需求而持续增长,为金属软磁粉芯下游稳定增量市场。与传统定频空调相比,变频空调由于具有快速制冷(制热)、节能、温度精准控制、电压适应范围宽等优点,因此在国家大力鼓励发展节能环保产品的背景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公司的金属软磁粉芯应用于变频空调变频器上的高频板载PFC电感中,在变频空调输入整流电路中,起到电源输入功率因数的调节、抑制电网高次谐波的储能升压电感的作用。
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制定了房间空气调节器的能效等级、能效限定值和试验方法,将变频与定频能效标准合并,原有的三级定频以及部分能效较差的三级变频和二级单冷定频空调都面临着淘汰,因此高能效变频空调将有望持续渗透。年我国变频空调产量为1.07亿台,假设-年变频空调渗透率持续提升,根据公司生产及行业经验数据,每台家用变频空调平均所需铁硅合金软磁材料0.25KG,计算得出我国变频空调领域对金属软磁粉芯需求量由年的2.68万吨增长至年的5.01万吨,-年磁粉芯需求量CAGR约为17.0%。
3.4数据中心
UPS为金属软磁粉芯下游存量市场,未来将受益于“新基建”发展。不间断电源(UPS)是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逆变器为主要元件、稳压稳频输出的电源保护设备。主要应用于单台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系统或其他电力电子设备,为其提供不间断的电力供应。如今的UPS已成为集不间断电源、电源管理、散热、电力电缆和数据布线为一体的全套电源供应与管理解决方案,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金融、电信、政府、制造行业以及教育和医疗等领域。公司金属软磁粉芯产品在数据中心领域主要应用于不间断电源(UPS)、通讯电源和服务器电源中,UPS电感可在高频UPS电源中实现储能、滤波、稳压等功能。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建设步伐加快势必带来UPS、通讯电源等大功率用电设备的持续增长,进而带动金属软磁粉芯的需求增长;
大数据时代及国产替代浪潮将持续推进UPS行业的高端化发展进程,金属软磁粉芯有望持续受益。我国UPS产品将向产品将向智能化、定制化、大功率、模块化等方向发展,UPS的高功率化将加速金属软磁粉芯的应用需求,而模块化能有效提高产品容量和可靠性。算力的不断提升将加速适用于高功率场景的金属软磁粉芯产品的渗透。根据公司生产及行业经验数据,公司生产的金属软磁材料在UPS市场规模中占比约在3%,结合前瞻产业研究院对我国UPS行业的市场规模预测,计算可得-年UPS领域磁粉芯市场规模CAGR约为13.8%。
3.5小结
综上,根据我们的测算,公司产品下游光伏逆变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变频空调领域对金属软磁粉芯的需求量将分别由年的///吨增长至年的~/29/11/吨,-年各领域磁粉芯需求量CAGR分别为13.2%~19.0%/56.1%/70.7%/17.0%,磁粉芯需求端有望在双碳的大背景下维持高景气。伴随下游各个新能源及电力领域需求多点开花,公司凭借多年的技术、应用、市场等方面的积累,未来有望依靠优异的产品性能、长期可靠的供货能力、完善的营销渠道、满足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持续占据行业龙头地位,尽享新能源时代发展红利。
四、盈利预测
金属软磁粉芯为公司核心营收来源,截至H1,公司主营业务中金属软磁粉芯营收占比达96%以上。伴随IPO募投项目的达产,公司惠东基地金属软磁粉芯产能于年达到2.5万吨,当年产品销量约为2.2万吨。随着年3月可转债项目于河源基地增添2万吨金属软磁粉芯扩产规划,以及惠东基地厂房改造和产线自动化升级项目,预计公司-年磁粉芯总产能将分别达到3.1万吨、3.6万吨和4.6万吨。随着下游新能源领域终端需求维持高景气,公司金属软磁粉芯销量规模将随着新增产能的投放而逐步扩大,叠加产品规模化效应和内部精细化管理,公司业绩有望保持高速增长。同时,随着未来公司芯片电感产品自动化产线落地和产能投放,电感产品销量增长有望为公司打开新增长极。
在政策大力支持的双碳背景下,公司置身于多个新能源景气赛道的上游,终端需求旺盛+产能加速扩张将顺利助推公司实现高速成长,而产业链一体化优势、规模优势、协同优势等多方竞争优势将稳固公司在金属软磁材料行业的领军地位,未来业绩将随着金属软磁粉芯产能扩充而逐步兑现。我们预计公司-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0.8/14.1/19.0亿元,同比增长48.3%/31.4%/34.6%,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0/2.66/3.92亿元,同比增长57.8%/40.1%/47.4%,对应PE48.8X/34.9X/23.7X。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